看到題目,先打住,我不是來宣傳那檔紅遍大江南北的親子節目的,嗯,我是來推介一本書的,它的名字就叫《爸爸,我們去哪兒?》。
在豆瓣上評分很高。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的故事,卻可以讓你邊看邊哭,快樂的同時會有一點點心塞,然后更清楚地觸碰到所謂的父愛。讓·路易·傅尼葉舉重若輕的筆觸,完成的作品,是面對生命困境最好的禮物。
傅尼葉說,如果生一個殘障兒是世界末日,那么他遇到了兩次。禍不單行,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簡潔評價。這是一本他送給自己兩個不可能看書的孩子的書。我想,就沖這句話,我又可以開始矯情了。
我一直喜歡書本扉頁上的簡介:
爸爸,我們去哪兒?
我們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們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們去游泳池,從高臺上往沒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們去圣米歇爾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進去,一直陷到地獄里。
即使有更痛苦的遭遇,還是要笑著活下去的“不成長”故事。
我沒有孩子,嗯,目前連男朋友都沒有,就更別說結婚生子了。所以我不知道為人父母是什么感覺,也不知道身為兩個殘障孩子的家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但我想應該是百感交集的吧。
其實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慨是,我從不知道我的生命起源何處,也不知道它將終止何方,但是當我喊出“爸爸”、“媽媽”這四個簡單的音節的時候,愛便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
我想,對于傅尼葉的兩個殘障孩子而言,也許這個世界對他們充滿歧視和惡意,但是他們對于作為父親的傅尼葉而言,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禮物。也許還是他寫過的最美的情書。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好多事情,我們卻仍然做不好。比如盡孝,比如寬容和諒解。就像韓寒在《后會無期》里說的,我們知道許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這是一個令人沮喪和挫敗的事實。
在沒有遇到這本書之前,我會覺得大部分殘障兒童的家長,會避而不談自己孩子的話題,即便談,也是各種褒義詞的評價會比較多。
但是遇見這本書之后,我覺得,我喜歡上傅尼葉幽默的刻薄。他毫不掩飾對兩個孩子的嫌棄,覺得他們長得不好看,甚至實事求是地覺得他們蠢。更加突破了禁忌,覺得奇跡不是生出了殘障兒,而是殘障兒自己走失,然后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也許這么看,你會覺得,傅尼葉算不上一個好父親。但事實上,他已經把父親這個角色扮演得非常出色。他說,和自己的殘障孩子相處,需要天使般的耐心,但是他覺得,自己不是天使。所以會生氣,會像正常孩子的家長一樣,被孩子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板起面孔生氣。
“他的可愛就在于這種沒心沒肺——有時候沒心沒肺具有哲學高度,意味著,一個人并沒有被苦難打敗,甚至把苦難當成寵物,養著玩。”這是豆瓣上對傅尼葉的評價。我在某天看到時,便記住了。
拜托,人家生出殘障兒已經遭遇世界末日般的絕望,就不要連人家任性刻薄的權力都剝奪了,好嗎?那樣太殘忍。
書上說,憑什么正常小孩吃奶油巧克力弄得一臉都是,大家就笑死了,殘障兒這樣干,大家就假裝沒看見?傅尼葉認為,不該剝奪孩子逗他發笑的權利,這是他作為父親的特權。他甚至把苦難變成一部黑色幽默片,自己當起觀眾來。
于是痛苦在他筆下,竟然變得具有審美意味和讓人愉悅的可能。只是,你在被他的文字逗笑的同時,也會感知作者同等程度的悲傷。
大兒子15歲時脊柱側凸嚴重到要影響呼吸,必須做手術矯正,三天后,他身體直直地離開了世界。小兒子30多歲了,還在玩毛毛熊和積木。70歲的傅尼葉想象天堂,也許在那里,父子三個會再次相遇。“我不敢問你們是否還有殘障……天堂里也有殘障人嗎?我們是否終于可以進行男人之間的交流?你們可以見到祖父了,他肯定會開快車帶我們去兜風。非常非常快,我們不會害怕,我們什么都不怕,因為我們已經死了。”
有人說,殘障兒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有這么不討喜的禮物么?真想把上天揪下來打一頓。
嗯,如果你想消閑,那么就看看這本書吧,我想,在你的三觀里,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會煥然一新。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把苦難講成笑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