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的人生智慧

? ? 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電影,我有兩種矛盾的思想在里面,第一,面對未知的世界,我們該勇敢地邁出去,這是自然法則教給我們的,如果環境不變,那就不可能有進步;第二,尊重內心,內心有那份執著,那就要堅定,即使粉身碎骨,雖死猶榮。

? ?其實,簡單說,歸結到兩個詞就是“變”和“不變”。而這變與不變之間,似乎有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或者相反,可以說是如海天相接的一種完美融合。

? ? 一個愛“變”的人,在哪里都左右逢源,別人給了好多諸如“幽默風趣”、“處事靈活”等的詞語形容他,可見,在大家心目中,愛變的人還是比較有潛力的,因為他有了大家認為的“靈活”和“智慧”。但一個愛“變”的人,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他不害怕外面的世界是風景還是戰爭,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所以去體驗,對他來說也就是享受。所以,話說起來就沒有自己的一套原則,見風使舵。

? ? ?而一個“不變”的人,做一件事情非要走到盡頭才行,說好聽了是特立獨行,持之以恒,說不好聽了就是木頭腦袋,不懂變通。他有著最崇高的追求,就是遵從自己內心的力量,并不受外界干擾一直走下去,終點是光明或黑暗,時間說了算。

? ? 如今的社會燈紅酒綠、浮華若夢,人們步履匆匆、阿諛奉承,我們唾棄拍馬屁的人,但他們卻往往是各種利益好處的獲得者。我們的周圍總有一部分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別人討歡喜了,這種人就屬于會“變”的,他們掌握了一種技巧,他們有各種各樣隱形的面具。在外面時,就戴上面具,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于是,討得人鬼皆大歡喜。他們隨時迎合著外界的力量,根據外面的環境決定自己要戴哪副面具,他們是人類界的變色龍,又加上人類獨有的智商,所以,這部分人很容易呼風喚雨,討得人歡喜。

? ?不會變的人仿佛是這個社會的棄兒,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中任勞任怨、艱苦樸素,他們的身上擁有好多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優秀品質。他們展現出來的是一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是一種大義凜然的風骨,是一種不向勢力低頭的正直。但時代變了,環境改了,性格不跟著變動,只能被淘汰了。

? ? 所以,每個角落里都會有那么些人,似乎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但別人懂的道理他也都懂,或許是不屑或許是遵從自己內心的原則與底線,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明哲保身,也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于這種人,大家心目中或許明白,或許敬佩,但最終這些都不能當飯吃,當錢花的,遇到事情善于變通,才擁有了在社會上“混”的箭牌。

? ?在“變”與“不變”之間,我還是更傾向于后者的,尊重內心的人他們活得純粹,活得天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