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yilaile.png
現在大家常感嘆人心不古,現代醫患矛盾尖銳。其實醫患矛盾,明清時期已有之,醫療環境比現在更差。患者“以尸抗爭”、“潑糞辱醫”,醫生沒有準入門檻、推脫責任。醫療發展史也是一部中國現代社會發展史,好有意思。
推薦大家收聽 PIN 博客上的一檔醫生談話節目《太醫來了》,第 #106 期:聊聊醫患矛盾,田太醫讀了一本書:《發現醫病糾紛:民國醫訟凸顯的社會文化史研究》,講述了明清至民國時期,國內醫患之間矛盾糾葛的發展。
這期節目真是太有意思,田太醫變身羅胖,把醫患糾紛的整個近現代發展史聊得非常透徹。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性很難改變,只是周圍的社會條件和意識在變化。
你會聽到醫生行業的變化,中西醫的對戰,媒體在醫患矛盾中的角色,從衙門到司法對醫患糾紛的影響,醫患權利和責任的逐漸變化。
在這里一期里,田太醫談了他的讀后感,話題包括:
- 明清到民國,中國的醫患關系如何?
- 民國時期的醫生和媒體,有哪些先進的覺悟?
- 為什么感覺過去醫患關系比現在和諧?
- 如何看待現今社會的醫患矛盾?
- 醫生看不好病,為什么還要給錢?
- 醫生給患者看病,到底誰來做決定?
- 出現醫療不良事件,如何判斷醫生是不是有責任?
- 中國傳統鄉土人情社會逐漸被打破的情況下,該怎么維系一種和諧的醫患關系?
- 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是怎么運作的?
在線收聽:https://ipn.li/taiyilaile/106/
(完)
Stuff I Learned Yesterday 系列文章與你分享科技、設計、娛樂有關的話題。歡迎關注、打賞和轉載。
- 微信公共號 - 「明學的白板」
- 我的個人Blog - http://ksmx.me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wxiluo
- 新浪微博 - http://weibo.com/wxi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