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醫生自己當(連載17)

(12)鍶:元素符號Sr,原子量87.62。

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但卻鮮為人知,更不要說對它了解。如果人體缺鍶便會出現各種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癥狀,可以說,人體所有的組織內都含有鍶。首先,它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組成部分,對人體的功能主要是與骨骼的形成密切相關。其次,它與血管的功能及構造也有關系,鍶可以幫助人體減少對鈉的吸收,增加鈉的排泄。過多的鈉儲存在體內,易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鍶起到了預防作用。再次,由于鍶的一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因此,鍶在疼痛治療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體主要通過食物及飲水攝取鍶,經消化道吸收后經尿液排出體外。鍶在小腸的吸收機制存在主動運輸和被動擴散兩種吸收方式。鍶除了通過胃腸道吸收外,還可通過呼吸道及皮膚進入人體。

鍶的代謝過程:

體內99.0%的鍶存在于骨骼中,僅0.7%可以溶解與細胞外液中。骨鍶與血鍶不斷進行交換,使其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體內高鍶高鈣對機體非常有益;若體內出現高鍶低鈣,則對機體生理代謝產生不利影響,甚至產生多種病理變化。鍶主要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腎排泄鍶的速率大于排泄鈣的速率,原因在于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快于對鍶的重吸收。幼兒時期,由于腎小管吸收功能發育尚不健全,導致幼兒對鍶的排泄能力弱于成年人。

鍶對骨骼的具體作用:

研究表明,鍶可調節MSCs(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并促進骨基質蛋白的合成和沉淀。因此鍶對成骨細胞分化和骨生成促進作用。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間協調的相互作用是調節骨重建、維持骨骼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的關鍵。研究發現鍶能夠用至少兩種機制增加前成骨細胞和多功能干細胞增殖。另外,在骨質疏松動物模型中,鍶可改善骨代謝,預防骨丟失,提高骨質疏松動物的骨質量。在骨骼中,鍶能取代鈣化組織骨骼和牙齒羥基磷灰石晶體中少量的鈣,鍶元素的適量摻入可提高骨質的機械性能,在硬度方面的提高更明顯,這可能是由于少量鍶元素的置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晶格缺陷,使原子間的排列更加緊密,起到一定強化作用,從而改善骨的機械強度。

鍶與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飲用水中鍶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高。飲用水中鍶在5.0-10.0mg/L時,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最低。飲用水及尿液中鍶水平與高血壓性心臟病呈顯著負相關;飲用水中鈉/鍶比值與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損傷、動脈硬化、退行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呈顯著正相關;尿鈉/鍶比值與全身性動脈硬化呈顯著負相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鍶在腸內與鈉競爭性吸收,從而減少鈉的吸收,增加體內鈉的排泄。人體內鈉過多,易引起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而鍶卻能減少人體對鈉的吸收,故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鍶缺失對人體的危害:

鍶在人體內的代謝與鈣極相似。含鈣較豐富的器官也有較多的鍶,因此骨骼和牙齒是鍶的主要儲存地。鍶在骨骼中的正常濃度為360ppm, 是骨骼、牙齒正常鈣化時不可缺少的元素。鍶缺失時,破壞鍶與鈣、鋇、鋅之間的比例關系,引起牙齒的骨潰瘍。此外,根據最新研究資料表明:人體一旦缺失鍶,將會引起體內代謝紊亂,同時會出現肢體乏力、出虛汗、骨骼發育遲緩,還會引起骨質疏松等嚴重后果。缺鍶最嚴重時還有可能使人患上腫瘤。

人體缺乏鍶,將會阻礙新陳代謝、產生牙齒和骨骼發育不正常等癥狀。

鍶過盛對人體有害:

研究發現,吸煙者血清中鍶的水平遠高于不吸煙者,容易導致骨質疏松癥和動脈中層硬化,并和鎘等重金屬一起對動脈內皮細胞造成影響。長期以來學者們認為,過量的鍶會干擾鈣的吸收與代謝,鍶可以代替骨骼中的鈣,而且比鈣更容易游離而導致一些疾病,所以鍶被認為是潛在威脅人類健康的金屬之一。另外,當人體內鍶過量時就會出現輕微的消化道反應,如惡心、胃部不適等,也可引起骨骼生長發育過快,表現為關節粗大、疼痛,嚴重時可引起骨骼變形、脆弱、肌肉萎縮及貧血等。

鍶90—放射性元素的雙刃劍,自然界的鍶元素是沒有放射性的,但鍶-90具有放射性,半衰期為28.8年。鍶-90并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的出現是人類活動的結果,核裂變是產生鍶-90的最主要根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后,福島和宮城兩縣以外的10個地區的大氣中檢測出了放射性物質鍶-90,其中包括東京、茨城等地。但日本專家多認為,目前輻射量對人體健康尚無影響。鍶-90的半衰期長約30年,容易積存在人體骨骼中,增加罹患骨癌或白血病的風險。過量的鍶-90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但是控制劑量的鍶-90可用于血管瘤的治療及其它血管瘤疾病。

鍶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含量甚少,它是人體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組成成分。鍶與心血管的功能及構造有關,鍶在人體內有強壯骨骼、防治心血管疾病之功效,鍶的聚集程度可以作為觀察骨折愈合情況的依據。而鍶能減少人體對鈉的吸收,有預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對于元素醫生來說,是要防止鍶攝入量過盛。一般來說植物性食物比動物性食物含鍶多,多吃綠葉蔬菜多得鍶。鍶濃集在谷物的麩中,多吃糙米多得鍶,根類蔬菜則濃集在皮內,帶皮吃根莖類菜,如土豆,薯類等會多得鍶。但你無法測量或計算食物中的含鍶量。食物中的元素只能作為病理理分析。

人體對鍶的需求量:

人體每日需攝入鍶1.9毫克左右。鍶型礦泉水可強化骨骼,提高智力,具有延緩衰老和養顏的輔助功效。

(13)銅:元素符號Cu,原子量63.546。

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造血、影響鐵代謝、強壯骨骼、軟化血管、增強防御機能的作用。銅在人體內,尤其是心臟中,主要以含銅蛋白酶和血漿細胞素形式存在,影響造血過程,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加速細胞成熟。銅是血、肝、腦銅蛋白的組成成分,是幾種腦氨基酸氧化酶的必需成分。

銅缺失:

引起心臟增大,血管變弱,心肌變性和肥厚,以及主動脈彈性組織變性,導致動脈病變,引起膽固醇增高,導致冠心病發生等。

引起組織中胺氧化酶活性下降,導致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合成障礙。銅缺乏時由于銅蛋白活性減弱,使鐵蛋白中的鐵利用受限而引起貧血。

在嬰兒中出現的癥狀是貧血、生長停滯、食欲降低、腹瀉以及Menks卷發綜合征(進行性智力低下,毛發角化障礙、卷曲、體溫過低,彈性組織異常和大腦血管扭曲)。

銅過盛:

銅過盛對肝臟的損害由于引起線粒體膜脂質過氧化反應, 最終導致肝臟線粒體內膜嵴的囊性擴張以及肝細胞損傷。兒童可表現為慢性肝炎,無癥狀肝硬化,或急性肝衰。青年以神經精神癥狀為主,包括因銅堆積于中樞神經系統而繼發的失語、震顫、人格改變、認知障礙等。鋅可以調節銅的含量,因為銅和鋅是相互抵觸的。

Wilson氏征:膽汁排泄銅的功能紊亂,組織中銅滯留,沉積于肝臟則引起慢性活動性肝炎沉積于腦部出現小腦性運動失常和帕金森綜合征,沉積于腎則引起腎小管中毒表現,出現蛋白尿、血尿及管型,沉積在角膜可在后彈力層上出現鐵銹樣環。

人對銅的需要量:目前認為嬰幼兒每日每公斤體重80微克,少年每日每公斤體重40微克,成人每公斤體重30微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應攝入1.5—3.0毫克。

(14)錫:元素符號Sn,原子量118.69。

錫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每天需要消耗的錫量雖然非常少,但卻對人體產生巨大的作用。因為錫在人體的胸腺中能夠產生抗腫瘤的錫化合物,抑制癌細胞的生成。有專家發現乳腺癌、肺腫瘤、結腸癌等疾病患者的腫瘤組織中錫含量比較少,低于其它正常的組織。此外,錫還促進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有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并且組成多種酶以及參與黃素酶的生物反應,能夠增強體內環境的穩定性等。

錫缺失:

對人體造成三方面影響:一是錫與黃色酶活性有關,能促進蛋白質及核酸反應,因此能促進生長。二是錫能抑制人體鐵的吸收和啉類的生物合成,也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分解,從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功能。三是錫可以促進組織生長和創傷愈合,并能參與能量代謝。錫還是腎血紅素氧合酶的誘導劑。另外,錫還可能影響壽命。

錫過盛:從事錫合金冶煉鑄造等工作的有關人員有可能出現錫沉著癥或者呼吸困難現象。錫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過量的錫會引起糖代謝、胃酸分泌、肝膽系統和腎臟的鈣代謝異常。基于這些原因,國際食品規格委員會明確規定,龍須菜、西紅柿及桔子的含錫量不得超過2.5×1O-9gp,蘋果含錫量不得超過1.5×1O-9gp。罐頭食品提供大量的錫,達200ppm攝入過多的錫引起貧血并損害肝臟。錫的毒性作用卻被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

人體對錫的需求量:

成人只需每天從外界攝取錫2~3毫克就可以足夠消耗,一般通過普通膳食及飲用水中就能攝取足夠的錫元素。人體對錫的每日需求量3.5m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2)硅:元素符號Si,原子量28.0855。 硅在地球上廣泛存在。占地殼總質量的1/4以上,在生物中也早已發現...
    道易無成2閱讀 157評論 0 0
  • 03節怎樣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或日本發病率最高的是心腦血管疾病,例如,腦血栓患者。發病前曾有肢體發麻,運動不靈...
    道易無成2閱讀 216評論 0 0
  • 20140912凱史太空學院第1次健康教學骨骼1(下) Eugene整理 凱史:關鍵是,當一切剛剛開始的時候,第一...
    EugeneXu閱讀 915評論 0 0
  • 今日之事,不管因為什么,都算是圓滿告罄了。可是又如何呢?我們得到了什么?于生活中的艱辛比起來。這點點也就一滴水。 ...
    菁菁_閱讀 14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