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看完一本書后,心情遲遲不能平復,總覺得心里有很多情緒想要表達,又生怕文字無法描述清楚。
之前看過很多書單推薦,均有《解憂雜貨店》一書,當時對東野圭吾也一無所知,只以為可能又是一本走小清新路線的治愈系小說。
偶然的機會,看到工作室的小伙伴有這本書,便借來看。這一看就根本停不下來了。
當看第一個故事時,以為后面的每個故事都不過是主人公遇到問題寫信給解憂雜貨店咨詢。看下去以后發現,這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微妙的人物關系,縝密的邏輯關系真是可以給100個贊了。
因男友身患絕癥而陷入愛情與理想的兩難之地的女運動員;在追逐夢想與回歸現實照顧家人中徘徊掙扎的音樂愛好者;面臨家庭變故,對未來感到無所適從的中學生;在辭職和陪酒工作中無法抉擇的女孩……他們在偶然的機會得知了有解憂雜貨店這樣一個可以咨詢煩惱的雜貨店,于是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困境寫成信,投進雜貨店,接著一連串奇妙的故事就發生了。咋看每個故事的時候,可能會產生那些求助者是因為得到解憂老爺爺(或三個小伙子)的建議才解開了心中的困惑,其實細細品味的會發現,真正幫助他們的人,不過是他們自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解讀解憂雜貨店寄來的回信,有時候甚至做出了相反的決定,但是他們卻將煩惱的得以解決歸功于解憂雜貨店的回信,認為是回信者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毫不可以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而老爺爺則說,真正做決定的是他們自己,真正要負責的也是他們自己。
故事里的“他們”其實就是今天站在各種分岔口的萬萬千千的“我們”。我們不就是常常陷入愛情與理想、夢想與親情、金錢與道德這樣的兩難境地嗎?我們多么渴望也有這么一個解憂雜貨店,有這么一位老爺爺給我們出謀獻策,當我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能有人給我們指一條明路。然而,這本書真正想告訴我們的卻是,真正的解憂者,其實只能是自己。很多時候,當我們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其實心中都已有了決定,正如你向上拋硬幣的那一刻,
你心中已經知道該選擇哪個。但往往,我們需要外界的因素刺激一下我們,挑釁一下我們,才能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才能擺脫那些給自己后退之路的借口,逃出一開始給自己設定的種種障礙,遵循自己的內心,沒有顧慮的前進。也只有這樣,才不會在日后埋怨。
也許我們堅持并不一定會有很美好的結局,正如女運動員最終也沒能參加奧運會、熱愛音樂的小伙子也沒能在生前實現他的音樂夢想,但是,他們都做了無悔的決定。只有尊重自己的內心并遵循它,才能真正解憂。
解憂者,唯己也;何以解憂,唯隨心也。
201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