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慮而中,不思而得”。最后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寫的是這個。因為這是我想要達到的一種狀態(tài),讓“中”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與本能,做人做事輕描淡寫的就傳達出的一種氣質。最終做到它,則需要以有為至無為。就像這世間的很多事情,我們從刻意練習到融為一體,比如開車,比如說活寫字。只是文中的這個狀態(tài)更高階,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就可以達到的,得從做的每件不同的事遇到的每個不同人中提取出一個精髓,就是把書再看薄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你的格物致知,你的實踐與反思,總結與融合,說起來簡單,可在這將近三十年的光景中也沒有做到。可能有那么幾個時刻做到了,然而離成為習慣還差了十萬八千里。這當中就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不息”。
“不息者,天地之道”。練功時的感悟,你要持續(xù)的做,你的力道不能挺,往后就就持續(xù)的往后,你做了1%,結果是失敗;做了50%,結果是失敗;做了99%,最后泄了,依然是失敗,只是程度的不同,可我們依然要從這1%-->? 50%--> 99%--> 100%的路徑做下去。而在明眼人的眼里,你什么程度一清二楚。最低程度的不被打倒,你得把100%都做了,然后把這100%做得更精細,你就可以跟門檻里的人過過招了。這么說來,“不息”有時就是一種門檻了,門檻不是慢慢跨過的,而是你某一天,到了腿能枱那么高的時候,一步跨過去的。只是這之前都是長時間的積累。門檻的不斷提高猶如世界紀錄的被不斷打破,你打破的不過是自己而已。但如果哪天你踏進了一個門檻又覺得這個地方的風景就如你所愿,那也就不必再費精力去跨越了,人生要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你什么時候覺得滿意,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相信,到了那里你就會明白了,然后恍然大悟。
Life is always hard or only when you are just a kid? Always like this! 誰讓我們是智人呢?誰讓我們有了吃喝拉撒之外更高的追求呢?既然如此,只愿可以每日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