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在家吃飯,剛好表弟來串門。席間我說起最近一樁新聞,一名父親扔掉孩子的手機,想不到孩子隨著手機從高樓縱身一躍當場斃命,父親抱著兒子的尸體失聲痛哭。我媽驚呼一聲,我爸皺了下眉頭,正想說些什么,表弟先開了口。
“現在小孩太容易沉迷手機,根本都不想去上課。不過其實呢,讀太多書也沒用。以前我一個同學拿了家里給的報名費,一轉身就去了網吧,然后每天還跟正常學生一樣假裝上學放學,成功騙了一學期。”
我接了一句:“不對啊,這很容易穿幫吧,父母只要去趟學校或者問下老師孩子的學習情況……”
表弟說:“他父母才不會管這些。后來他就不讀書了,打了幾年工,現在也沒聽說混得怎么樣。書這種東西嘛,孩子愿意讀就給他讀,不愿意讀也就不勉強,也不會怎樣,我認識的幾個大老板也才小學畢業,早點出來社會歷練才更重要。”
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往下接。
說起我這表弟讀到初中就沒心思往下讀了,年紀又還小,家里人就先送去當了兵。在軍隊里呆了一兩年后領了一筆錢就出來了,跑到大城市發現那張退伍證只能夠得著當個保安,不甘心就做起了淘寶,沒做多久把錢花完了就先隨便找了份工作。沒干一個月因為跟同事不和又換了份工作,后來就聽說回老家開了個小吃攤。又沒多久聽說當滴滴司機很賺錢,趕緊收了攤子跑去學車,學完準備跟滴滴簽約當專職司機,可算了算又不合算,加上那會網約車司機已經賺不了幾個錢了,無奈就在家里蹲了快兩年時間,在家人的催促下才又找了份奶茶店的工作,琢磨著偷師幾個配方后出來自己開店……
我很佩服表弟這樣敢想敢做,雖然比我小幾歲,但這些年的摸滾打爬使得在人情世故方面懂得要比我多得多了。他也曾跟我說起找工作的時候沒有學歷壓根就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找都是出賣體力的活。但他自認腦子靈光,很多事情都能看得透。他說出來做事,能力更重要,學歷算個什么東西。可有時說到一些人還是恨得牙癢癢,而后又豁達的表示其實也就那樣,不過都是些浮于表面的人罷了。
我想起了我爸一個朋友的兩個兒子,都因吸毒進了監獄。在他們都還小的時候,有一回大兒子在他爸爸的店里大聲的說出:“看我爸沒讀幾年書,現在都是大老板,我為什么要讀書。”詭異的是他爸就在旁邊聽得笑瞇瞇,他媽也在哈哈大笑。后來我爸的這個朋友吃喝嫖賭,搞得家里烏煙瘴氣,兩個兒子沒人管,早早就輟了學。有一回我和我媽偶遇到他小兒子街上在閑逛,一問才知道他哥哥已經進去了,而他也瘦得皮包骨了。
我們學統計學時都知道相關性不等于因果性,有沒上學跟個人成功與否在身邊有限的個例中相關,但沒有因果。不是因為只讀了幾年書才當了大老板,也不是說讀了好多書就一定能走上人生巔峰。時代的特殊性造就了一批低學歷的成功人士,導致“讀書無用論”曾經盛行一時,至今仍有殘留。
而如今的年代,縱觀全球年輕富豪無一不是具備高學歷高智商。現在發達國家的婚姻呈現一種“強強聯合”的現象,高學歷的會選擇跟高學歷的結合,有錢的也會選擇跟有錢的相結合,這讓社會階級越來越固化,得不到良好教育的窮人只能跟同樣得不到良好教育的窮人結合,再生下平凡的下一代。所以稍有些覺悟的中產階級馬上意識到如果要打破階級的壁壘,拼著命也要讓后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以求能在不遠的將來下一代能晉升到上一個階級。
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進程,這還必將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所以教育行業會迎來空前繁榮的時期。目前來看,學區房的熱度不減就是個端倪。
然而公眾總是免不了隨大流。當年的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一場轟轟烈烈的賽跑運動在培訓機構和家長們的推動下拉開帷幕。精英的孩子們的課余時間不再是放風箏捉蝌蚪放飛大自然,而是鋼琴班,書法班,舞蹈班,武術班……等等等等的“興趣”班。
“別人家的孩子會的我們家孩子也要會,別人家的孩子不會的我們家孩子更要會”。有的家長盡心盡力陪伴孩子成長,這是好事,而有的家長自認為千辛萬苦送孩子上了名校,報滿了各種興趣班,就可以等著孩子長大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了。
最近看到有名網友發帖抱怨找關系花大錢好不容易把孩子送進了附近最好的幼兒園,卻發現老師每天布置了一些“請家長準備三個螃蟹殼明日由學生帶到課室來”“明日請某某家長和某某家長到校陪同學生半日活動”等等“破事”作業,現在腸子都快要悔青了。我不知道這位家長心中的好幼兒園是什么樣子的,可能是把孩子送過去后學校全程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好好教其讀書認字,既然我花了大錢,自然也就不必要我再操心什么了吧,諸如此類的吧。
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完全依賴學校教育,再好的學校再好的班級再好的老師也不能做到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因材施教。家長才是兒童成長中最好的老師。在我看來好的幼兒園絕對不是那種全程包辦孩子生活起居的地方,那應該叫托兒所更加確切些。在孩子的學校教育里有家長的介入,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可不是什么我隨口說說的結論,現在發達國家的精英家長都會花時間在學校當志愿者,無償地為學校做一些公益活動,調查也顯示,有了家長的榜樣作用,這樣的家庭里的學生對學校更有認可與歸屬感,也更愿意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讀書無用論”的確早就沒了市場了。在我的觀念里,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是現階段國民的一大福利,且先不必急著抨擊應試教育的弊端,咱就說說這三大主科。語文能讓我們懂得如何用準確的文字和語言去表達,要知道演講可是帝王之術,至少語文教育就為此提供了基石,如果你沒有韓寒那樣的天生才氣,多讀幾年語文課本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數學能訓練我們的思維更具邏輯性,會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清這個世界,并從中發現規律,而不是人云欲云,一生都只會隨波逐流。即使是英語這樣說不定就要被拋棄的科目,也是睜眼看世界的必備工具,更不用說還有思想品德,自然,社會,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音樂等等各種各樣的學科,你這一生如果錯過了這一段時期,往后只怕就再也很難再能有這樣的機會,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有識之士了。
有些人有了錢之后變得附庸風雅起來,沉迷于古玩字畫,但都不過為了彰顯自己也是有文化之人罷了。有的人有了錢之后依然喜歡追逐情色,更有甚者會指定要女大學生,美其名曰品嘗一番文化的滋味。也有的人沒錢,長得又丑,那就多看書,然后等著歲月靜好,有朝一日飛上枝頭變鳳凰,然后不要失去心智。
眾生百態,教育是手段,文化可傳承,只愿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