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本書356《圍城》-錢鐘書(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才子型”文學家。1933年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作為最早的庚子賠款留學生之一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留學。著有短篇小說集《人鬼獸》和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宋詩選注》與《管錐編》等研究專著在學術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作為作家的他幽默犀利,另一方面,作為學者的他又嚴謹敦實):
??核心內容:
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情,但是最終走向婚姻之后卻會發現,原來它就像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城里的人卻又想出來;同樣,無論是從事哪種工作,都會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遇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從而再次陷入兩難選擇的困境。而這都是因為人們往往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心,為了迎合外界以致活成了別人所期待的模樣,這才是人們心中最牢固、最難沖破的一座圍城。
一、關于戀愛的類型
~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剛剛從國外留學歸來,有點外國人的做派,但是骨子里卻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第一位登場的是鮑小姐,她的出現仿佛只是旅途中的一點調味劑,等到旅途一結束,方鴻漸與鮑小姐立刻分道揚鑣。金風玉露一相逢的剎那歡愉,很快就煙消云散、無影無蹤。
~第二位蘇小姐是方鴻漸的大學同學,又一同從國外乘船歸來。本來男博士配女博士、鄉紳公子配大家閨秀,看上去簡直是天作之合。但是愛情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蘇小姐故作矜持的伎倆最終讓二人越來越疏遠。
~第三位唐小姐才是方鴻漸的一生所愛。她率真活潑、單純可愛,在面對她時方鴻漸仿佛變成了一個青澀的小男孩,但蘇小姐的挑撥離間最終導致兩個知心人在對彼此的誤會中分離。也許得不到的愛情才是最美好的愛情,否則一旦落到實處,這份愛也就不再那么純粹了。
二、關于主人公的婚姻
~最后登場的孫小姐資質平平,她是方鴻漸的同事。最終其貌不揚的她,卻利用自己的小心機成功地嫁給了方鴻漸。雖然起初還夫妻相敬如賓,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兩個人最終不得不陷入了無休止的吵架——戀愛與婚姻不同:表面上門當戶對的“理想對象”,卻往往不是能夠彼此相知的“靈魂伴侶”。真摯的愛情總在短暫的美好之后瞬間破碎,純粹的喜歡往往會以悲劇收尾。到頭來,好像普通夫妻之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方鴻漸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激情終究都會被柴米油鹽所耗盡。
三、關于事業追求
~方鴻漸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因為學業荒廢,所以拿不到畢業證書。他花錢買了一個假的“克萊登大學”的文憑,拿回家來糊弄父母。
~方鴻漸歸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銀行,他曾經有一位還沒過門就不幸去世的妻子,這正是她家的產業。雖然說是上班,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掛個職而已。方鴻漸沒有任何進取之心,只是想要混日子;戰爭爆發之后,方鴻漸不得不離開上海,和朋友一起奔赴湖南的一個小小的縣城,去一所戰時新創辦的三閭大學任教。作為知識分子的方鴻漸開始覺醒,他想要通過教育的道路來救國。在國難當頭之下,一個熱血青年的抱負開始逐步展現。
~第三份工作,方鴻漸又回到了上海,他在一家報社任職,想要通過興辦報紙和雜志來開發民智、振興國家。此時,方鴻漸沉睡的理想好像終于被喚醒了,他從一個紈绔子弟逐漸向一個有志青年轉變。
四、關于無奈的現實
~方鴻漸想要在學校里認真教學,無奈卻遇到學校里的派系斗爭。他剛一進學校就莫名其妙地被劃歸為某一個幫派的成員,并且還處處受到其他幫派的排擠。本來離開銀行之后好不容易重新換了一個地方,準備從零開始,卻發現他只不過是從一座看上去很像銀行的圍城,轉而逃到了一座看上去很像學校的圍城而已。
~方鴻漸因為受到同事檢舉被學校解聘,只能帶著妻子去了上海的報社。他原先認為報館和學校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從精神上拯救國民。但實際上最后自己被分配到《家庭與婦女》雜志,只能寫一寫無聊的生活小常識。
~每當換一個新工作的時候,起初他總是充滿期待,但是最終等待他的只有失落和失望。看似從一座城里掙扎著出來,最終只能陷于另一座城的禁錮。
五、關于自我認識與他人的期許
~方鴻漸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他沒有辦法找到內心真正的“自我”,而是一直想要迎合他人的期待。對于“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盲目渴望,讓他無論怎樣掙扎都逃脫不了被束縛的命運。錢鐘書也許早就認識到“對自我的封閉”才是世界上最難沖破的一座“圍城”,所以用盡辛辣諷刺的筆法為我們寫了這么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說。
??金句:
1.女人們最盼望的事情莫過于有兩個男人能夠為了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被兩個人同時追求卻又不知如何取舍——這恐怕是戀愛中最令女人不可自拔的橋段。
2.美好的愛情永遠能停留在記憶與想象里,一旦落實到了柴米油鹽之中,就會失去原來純粹的模樣。
3.作者沒有開門相迎,也不會拒人于門外,因為他并不是一個看門人,對你進不進城并不關心;相反,他是一個畫地圖的人,把這座城的里里外外給你畫個清楚,至于你到底何去何從,全憑你自己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