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及其踐行方法論

什么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還有一個別稱,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個問題的論據和結論的整個質疑的過程。

這個定義跟元認知能力的定義其實一脈相承,元認知能力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的過程?;蛘咭部梢悦枋鰹?,元認知能力是我們對自己的意識的敏感度。所以批判性思維也可以說是元認知能力的進階版能力。

二者的區別:元認知能力是由內而外的,啟動意識的過程;而批判性思維,則是由外而內的,逐層剖析事物本質的一個過程。

二者的共同點:懸置判斷,不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在決策之前會刻意規避開常見的偏見和思維謬誤。

人們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維?

因為人們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相,而容易忽略事物潛藏的一面。這主要體現在,人們在做決策時,容易表現得情緒化,更傾向于流露自己感性的一面。換言之,就是決策的時候經驗至上,先入為主,眼見為實。

大多數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烏合之眾或者吃瓜群眾,這個群體無論在歷史的任何時期,都占絕大多數。這些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很容易受到自己身處的環境,或者過往的經驗所影響。社會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輕易煽動起他們的情緒,甚至造成騷動和混亂。

可見,若是你不幸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這個可能性其實極大),那么你可能只能被社會輿論和時代趨勢牽著鼻子走。

莫名其妙地湊熱鬧,火急火燎地隨大流,就是吃瓜群眾的真實寫照。

當然,相信你肯定不甘心被貼上吃瓜群眾的標簽。于是,批判性思維可能是你最有效的逆襲的武器。

世界如此矜持,凡有表相處,皆有秘藏;
世界如此任意,凡有秘藏處,皆有表相。

我常常會用這兩句話來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而是要批判性地對待所遇到的一切好的或者不好的事物。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凡事應盡量避免先入為主,不要只看表象,不要過于依賴我們的雙眼,因為眼見未必為實。而是要多調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多思考幾步,不要過快下定論。

比如可以問一下自己類似這樣的問題:

  • 這件事情是不是另有隱情,是不是有什么潛藏的東西我們忽略了?
  • 我是不是受到個人偏見的左右,以致過度擬合了?
  • 對方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或者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我目所不及的困難?
  • 反求諸己,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會怎么處理?自己是不是也可能做出類似的反應?

第二句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充滿太多不確定性,我們要心存敬畏。但也不要因為一時的迷惑,就輕易放棄對美好愿景的憧憬。畢竟,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只要不斷迭代,持續更新自己的認知,我們就有機會看清過去種種困惑的底層邏輯。

我極度推崇并恪守的另外一句話是: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

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事物,而不是一刀切地一分為二,勢必要分清個是非黑白。事實上,很多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其中間往往會存在一點灰。而對于這個灰度的把握,則恰恰是批判性思維這個一流智力存在的意義。

如何獲得批判性思維?

獲得批判性思維的前提:具備一定程度的元認知能力。

你如果連自己正在被情境的力量所控制,或者正在被情緒所奴役都渾然不覺,又怎么可能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

要想克服困難,你得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困難的現狀吧(這是元認知能力在發揮作用)?可光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還遠遠不夠,你還得恰到好處地給予回應才是,而批判性地思考就能賦予你這種能力。

具體的說,你首先得對自己的意識有較強的敏感度,在被反射腦操控的時候,能迅速反應過來,并及時調整,調用自己的思考腦,然后才是更深入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的過程。

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意識,于是,你的第一要務就是打磨元認知能力(坐享或者在具體的場景中,多做刻意思考的練習),以增強自己對于意識的敏感度。

元認知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者協助我們調動意識,啟動認知,后者讓我們懸置判斷,理性決策。

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的本質和踐行方法論:質疑并提出問題

批判性思維的提問清單:

  • 是否情緒化了?
  • 是否存在個人偏見?
  • 是否預設前提或因果?
  • 是否有隱性因素的存在?
  • 是否過度擬合,過度經驗主義了?
  • 什么是論題?什么是結論?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詞語有歧義?
  • 什么是價值觀沖突?什么是價值觀假設?
  • 什么是描述性假設?
  • 推理中存在謬誤嗎?
  • 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
  • 你發現干擾性原因了嗎?
  • 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
  • 哪些重要信息被遺漏了?
  • 什么結論可能是合理的?
    ——部分摘自《學會提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