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家男神總是抱怨睡覺睡不好,深究其原因,竟是因為他身邊那群被各種游戲荼毒到極致的頹廢舍友們。聽聞近期迷上了王者農藥,更是不可自拔了,連課都不去上了。作為超自律的他每天除了睡覺基本都不在宿舍,前天我在寫稿,突然收到他的微信:我又在圖書館睡著了,今天的復習任務看來是完不成了。
遠方的我除了心疼他天天睡眠不足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聽他抱怨,然后陪著吐槽。半只腳踏入社會的我,深知大學里的那些自我麻痹的套路。在大學,逃課、睡覺、打游戲是常態!這一點,大多數大學都有這種現象,無法否認,更無法避免。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張圖,感覺特別有喜感又特別諷刺。圖上的那位仁兄假裝是在拍黑板上的重點,實則斗地主都沒關,以至于微博上大批吃瓜群眾一片“感慨”。其實在大學課堂上這類人比比皆是,反倒自律成癮的人成了他們中的異類。
大一的時候上馬哲,要說馬哲這種在大學里存在感并不高的課,因而經常會被同學忽視,上課也是上得無精打采。聽課的同學總是會被打趣:這種課有什么好聽的。其實對于他們來說,什么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我記得當時上課的時候,后排幾個同學的幾聲大笑打破了我們與老師間的平衡。原來看劇的那幾個同學沒憋住,而最終的結果也是老師的震怒,當時上課的是一位老教授,氣到一度坐下來捂著胸口喘了很久。經過那件事情,那幾個同學受了處分,而老教授也再沒來上過課。
-2-
也許你覺得,上課玩手機看劇很平常,沒錯,的確真的很平常。還記得剛進大學的第一天,我和舍友在領教材的途中經過了幾間正在上課的教室,看著師兄師姐們低著頭認真玩手機,只有前排幾個同學在聽老師講課,我問舍友:以后你想坐前面還是后面?舍友笑而不語。
我那個時候就告訴自己我不要成為后排的低頭族,但現實果然還是給我反手一個巴掌。大一大二這兩年,我還是被同化了。但到了大三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與其他學校的同學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便逐漸改變自己,從最后幾排到中間再到前排,雖然都是在一個教室,但分層逐漸明顯。都說一個人會影響一個宿舍,想來的確是這樣,前排坐的總是我們6個,成績榜前面的也總是有我們6個,而看如今的發展形勢,我們宿舍所能夠涉及的領域相較于別的同學要寬得多。
高中的時候為了高考,大家都埋頭前進,然而上了大學,一下子沒了父母,老師的管束,完全靠自己的時候,難免會放縱自己。我們都是普通人,喜歡玩樂很正常,但如何拿捏這個度就完全靠自己了。就如我之前寫過得那一篇《20多歲,剛畢業的我們除了考公務員還能干什么》里所說的那句話:多的是人在宿舍浪費青春,也多是人在圖書館奮筆疾書。你在大學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成為你未來的簡歷。
-3-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家業內有名的自媒體公司的實習機會,成為了編輯室唯一一個三本院校出身,專業非中文的存在。而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那一年多的堅持,大三開始,基本都泡在圖書館,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因為我很害怕,我怕我被落下太多,我害怕自己最終成為無業一族。
在大學,我更喜歡把自律比作是一種修為,反觀身邊那些優秀的人,在大學期間哪個不是善于自我約束。這個過程很孤獨,但是練級的過程哪個人會好受。如今就業形勢年年嚴峻,象牙塔里自我麻痹的人仍舊我行我素。畢業即失業這絕對不是為了嚇你,如今大學生太多了,沒兩把刷子拿什么跟別人比!
這篇文章其實是為了我男神而寫,雖然他的舍友肯定不會看到,但覺得這種現象還是有必要聊一聊。已經被他舍友邊緣化的他曾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為了合群而降低自己的底線,不合群是一回事,不將就是另一回事。既然追求不同,就各走各路,不必委屈自己。
在大學,逃課、睡覺、打游戲是一種常態。但凡是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既然你選擇了整天逃課、睡覺、游戲到天明,到時畢業的時候就別抱怨自己沒競爭力。
在大學,自律是一種別樣的孤獨。但這種孤獨是我們主動選擇的,可能我們會錯過很多有趣的時光,但上天很公平,該給你的,他一定會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