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對于我來說是最費時,最費力而效果甚微教學活動之一。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打開文言文教學的新思路,踐行文言文教學新路徑,我一直在思考中摸索前進。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學期開始,當我新接手一個年級的課程時,開學第一課永遠不變的是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中永遠不變的問題是,你最喜歡語文老師在教學上有什么優點,請推薦給我。
學生們特別單純可愛,都在竭盡全力的搜索記憶中的語文課的種種美好,然后毫不吝嗇的如數家珍般贈送給我。這是孩子們對我最大的饋贈,也養成了我在是開學第一天,索要“禮物”的“不良記錄”。
例如,有的同學告訴我他們喜歡背誦課文,原因在初一初二年級的語文老師經常采用“送小紅花”,“評選最美背誦者”,看誰最先“搶占背誦金字塔”等有趣的游戲和比賽形式,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朗讀古文的良好習慣。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都積極的參與其中,當堂展示背誦。孩子們說,在競爭性的氛圍中自由的展示自己的背誦成果,感覺特別興奮,尤其是當把文章熟練背下來的時候,也特別有成就感。
于是乎,文言文的朗誦教學活動,成為我的一大法寶。在教學之初設置分角色朗讀,分段落朗讀,師生齊力合作等,在背誦驗收環節建議在背景音樂下朗讀,并制作古文朗誦視頻,在感受文言文魅力后開展“古人生活再現”話劇表演等。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有“六歲善辭章”的王勃,“七歲能賦詩”的駱賓王;近代有“七歲能屬文”的康有為,“六歲畢業《五經》的梁啟超。而現在,在我們的古文樂園里,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能讀并善于背誦古文的愛好者。
朗讀,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學生熟悉了文本內容,拓寬了視野,培養了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提升了欣賞古文的文學素養。
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朗讀,盡管是學習古文的一個不錯的方法,然而當我接手初三語文學習任務之后,又面臨新的困惑。
因為中考升學壓力,初三年級上半年學習新課的任務成倍增加,按照我們學校語文組的教學管理,上半年需要完成初三整個學年的學習任務。由于時間短,任務重,古文的朗讀時間一再壓縮,最讓人惱火的是文言文的教學變得越發死氣沉沉。整堂課純粹的變成老師的滿堂灌,老師在譯文,學生記譯文,背誦譯文。
看著學生眼中的光彩日趨消逝,看著學生面對課外文言文時的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看著模擬時那胡亂猜寫的錯誤,我深深地自責。文言文的學習道路在哪里,該如何尋找一條屬于通向那燦爛文化的芬芳道路。
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朋友的引薦下,漸漸的走近名師公眾號。在這里,我有幸欣賞了王君老師的“濕地語文”團體的創新與應用;在肖培東老師“語文的深深淺淺”中,探尋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花開四季的奧妙;在徐杰老師的“徐哥精致語文”中,體會了精益求精的設計,芬芳肆溢的香甜......
各位老師的文言文教學,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欣賞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雅致,在反復觀課思考中,我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會—設置有層次的朗讀活動,貫穿文本的內容,文言詞義,情感,手法等活動。
1.初讀文本,巧妙提問梳理問題
例如錢夢龍老師在執教《愚公移山》時,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設置的問題是:愚公要移的是哪兩座大山,這是兩座什么樣的山,有多少人參加移山?
我在執教《醉翁亭記》時,設置的問題是:醉翁亭在哪里呢,醉翁是誰,為什么是醉翁?
通過這幾個簡單問題的設置,學生比較輕松的把握了文本的大概意思,消除了閱讀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有利于文本對話的順利開展。
2.品讀文本,情感體驗文言詞義
疏通文言文詞義是課堂的必要內容,肖培東老師特別注重在與文本情感交流過程中進行詞義教學。例如,在《愚公移山》授課中,肖老師以品讀愚公妻子智叟的對話貫穿文本內容,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汝”的意義和用法,汝有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命令之意,用平級之間就有諷刺嘲笑反對之意了。
我在執教《醉翁亭記》時,以“醉”與“樂”貫穿文本內容,在指導學生朗讀滁州老百姓跟隨太守游玩的歡樂情景時,體會“觥籌交錯”中”“觥”即酒杯的意思,在歷史文化的發展中,對酒杯的稱呼是不同的,“銜觴賦詩”中的“觴”,“強飲三大白”中的“白”都是酒杯的意思。
在文本情感穿梭的過程中,將文言詞義巧妙融入其中,學生在情感共鳴中對文言詞義的理解和體會會更深刻,有利于提高學生文言詞義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3.精讀文本,組織活動把握情感
徐杰老師特別擅長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老師適當點評,起到畫龍點睛,撥云見日的效果。例如,徐杰老師在《論語》一文的授課時,組織了兩個活動,一個是出示一組從課文中提煉的成語,要求學生解釋并造句,二是還原成語產生的情境,補全孔子當面跟弟子之間的對話。在活動中,通過老師點撥“奪”的意思,學生體會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中蘊含得情感和修養。
我在執教《醉翁亭記》時,如何理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之樂這一問題時,也效仿徐杰老師,設置了“還原事件現場”的活動,要求還原太守之樂的的內容。
有的活動小組,用肢體語言表現出醉翁在眾人歡樂之時的陶醉的情態。有的活動小組,用語言直抒胸臆,表達太守欣賞山水之樂的喜悅。還有活動小組,用滁州人和太守對話的形式,引出太守之樂--與民同樂。
在組織活動中寓教于樂,在快樂中輕松理解文言文的文化魅力,有益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無止境,我將繼續不斷深入學習和探索文言文的教學新途徑,不斷提升解讀文言文本的能力,逐步提升業務素質。
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 ? ? ? ? ? ? ? ? ? (字數?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