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讀了幾本有關女性成長的書籍,叢書中的記述中,我發現無論是書中幾百年的過往還是現金社會的現狀,對女性的要求都還是很苛刻的,女性在婚前被教育在家要做個孝順女兒,出家后要做個聽話的媳婦。并且,很多女性從小一直被教育要為家庭奉獻。
我也聽身邊的朋友說過,她的父母一直耳提面命,要她好好帶弟弟,以后要照顧父母,而她的弟弟則被教育好男兒志在四方,要出人頭地。看,家長對男孩和女孩抱有的不同期望,這便是我們身邊的現實。
我則以為,男女本身除了身體構造不同,本不該在未來發展上區別對待。只要孩子們有興趣,就應該讓他們大膽嘗試。
教育理念實施的源頭在家庭,并且,由于普遍的家庭分工,這種源頭來自母親。
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個女人能影響三代人。這是指母親對家庭的影響力。一位優秀的母親,不但能照顧自己,照顧好家庭,教育出優秀的子女,她的影響力還能惠及整個家庭中的下代人。這種女性的人生,是一種家庭和個人發展的雙贏。
但是,我們也常常能看到,為家庭過度奉獻,早早被家庭榨干的女性,甚至還沒來得及發光發熱,便香消玉殞。
而身為女性的心理咨詢師蘇茲·盧拉意識到,越是能照顧好自己的母親,就越是有能力照顧好周圍的人,能夠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發揮影響力。她在《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中很系統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她的親身體驗和真實案例,讓世人認識到母親的重要性,指出家庭中有內心富足、人格完整且更有影響力的母親是多么的重要。
所謂內心富足,是指母親首先要保持內心的豐盛,實現自我關懷。
我曾經聽過一次家庭教育公開課,課堂上,講師提出了“愛箱理論”,這個理論的大致意思是:
當一個箱子了裝滿了自來水,就會溢出來,惠澤周邊的空箱子。愛好比自來水,當愛的箱子裝滿之后,溢出來的愛,才能惠及周圍的人。
母親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愛箱是滿的,才有能力用愛去裝滿孩子的愛箱。
首次聽到這個理論,猶如醍醐灌頂,我意識到作為母親,就該如此,擁有富足的內心,朝氣蓬勃的母親才有能力更好地愛孩子。
《母親進化論》中的心理學知識和真實案例,不但證實愛箱理論的正確性,還為母親的進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過去,實現自我成長和實現家庭的成長,在世人眼中像魚和熊掌。蘇茲·盧拉則提供了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性。
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母親們,何不挑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