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碎感

最近《中國詩詞大會》大火,武亦姝大火董卿大火,也有人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這節日也走不長遠。但我不這么看。

我只看了最后兩期和一些零星的文章和報道,但我覺得打動我的不是節目最初的引爆點武亦姝,也許之前對她印象太好,看了現場表現反而不驚艷了。最打動我的是白茹云,是姜聞頁,是王子龍,以及后來了解到了的井下工人,修鞋大爺……

是什么打動了我?是詩詞嗎?是,又不全是,打動我的是詩意的人,詩意的人生和獨具個性的選手精神特質。

白茹云也好,井下工人也好,修鞋大爺也好,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羅大眾的人,對,就是那百分之八十的小人物,小人物誰沒個艱難苦恨的時候?這些人對詩詞的沉迷與執著喚起大眾深深的身份認同感,又喚起那被隱藏的羞于言說的詩情和對生活執著的希望,所以有這個基礎在,節目還是可能再繼續火熱的。

而姜聞頁和王子龍打動我的是他們自身的精神氣質。姜聞頁那種不茍言笑的冷靜和她內心熔巖般的熱情一下就吸引住我,也許就是這種不茍言笑的嚴肅才讓她能沉下心來專注她所熱愛的事物吧,一種讓人肅讓起敬的品質。而王子龍引起我注意是我發現他飛花令的時候一開始說的都是不太廣為傳誦的詩句,我說的廣為傳誦是指那些入選了課本的詩詞。如果他換一個策略,先把那些耳熟能詳的說完,是不是會給對手制造壓力,增加思考反應的難度,飛花令我覺得這種時間上的壓力和阻礙往往是影響結果的關鍵。所以我從王子龍身上看到的是一種長者的氣度。而這些精神特質是大眾所期許的,也是大眾自身所渴望的。看到和自己一樣的人站在臺上表現出自己所想要的樣子,難道不是我們想要看的嗎?

然后,也不要低估現在人們的審美水準,現在的人可都是能雅俗共賞的呢!在一個逐漸發展成熟的社會也定將出現多元化的審美趨向。

就算這個節目不再火有什么關系,會讀詩的人依舊在讀詩,那些詩意的人,詩意的人生依舊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