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光寺:虔心數羅漢

新都寶光寺

寶光禪寺,位于四川成都的新都區。因國內也有寺廟稱寶光寺,故川地百姓尊奉此寺院為新都寶光寺。

這是我第二次游寶光寺了。年中因緣際會,游杭州靈隱寺時,曾和慧澄法師聊起道濟禪師,也就是濟公活佛,就自然而然地說到了新都寶光寺的羅漢堂。

新都寶光寺被信眾推為中國南方“佛教四大叢林”之一,而寶光寺羅漢堂則是中國現存四大羅漢堂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羅漢堂。

說到新都寶光寺的規模,怎一個“大”字了得。

從歷史來看,“寺塔一體,塔踞中心”,這一中國早期佛寺的典型布局,足以說明寶光寺歷史久遠。寶光寺相傳始建于東漢,但至少在隋代時已有記載,稱“大石寺”,寺中之塔叫“福感塔”。

東方斜塔

從規模來看,“一塔五殿十六院”,這樣的規制在國內寺院中也是少見的。一塔,稱“無垢凈光舍利寶塔”,即寶光塔。史記建于唐僖宗時期,已有千余年歷史。塔身為密檐式十三級四面實心磚塔,近30米高。從第七級開始,塔身明顯向西傾斜,素有“東方斜塔”之美譽。陪同我們的一位學者型講解員,不僅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寶塔的歷史,還結合斜塔特點打趣道:向西傾斜是為了西天取經,上七層傾斜是勝造七級浮屠。

“五殿”是寺院中軸線上的山門、天王殿、七佛寶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

新都寶光寺實在是有規模。一般的寺院,天王殿供奉的彌勒佛背后就是韋馱菩薩,而在寶光寺,此處放置了一根高高的石柱,是距今600余年的石刻《尊勝陀羅尼咒》經幢。在七佛寶殿供奉的佛像身后,面對大雄寶殿的才是“三洲感應”的韋馱菩薩。這尊韋馱菩薩造像,金盔金甲,英武莊嚴的寶相略帶笑意盈盈,左手持飄帶,右手的金剛降魔杵拄地而立,這一造型表示寶光寺是大寺院,接待云游僧人掛單,免費吃住。

從建筑來看,這寶光寺可不得了。寺院建筑群采取的是木石結構,光是大石柱就用了400多根。像是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筑,都是一根根近乎兩人環抱的大石柱,頂天立地,擎起大殿,使之愈發雄偉莊嚴。無怪乎馮玉祥將軍在四十年代初游覽寶光寺時所作《寶光寺》一詩,開篇即是“寶光寺,在新都。廟子大,柱子粗。”

但在寶光寺,最有名的還是佛舍利、銅優曇花、貝葉經等“鎮寺三寶”。佛舍利,是清光緒三十年錫蘭國王贈送給到訪朝拜釋迦牟尼圣跡的真修老和尚的,一粒為白色的骨舍利,略大些,一粒為黑色的發舍利,呈圓形,兩顆佛舍利現存寺院內堂,有緣得以觀禮。優曇花,是一株高仿真的銅優曇花,由銅質合金打造,造型生動,形象別致,若用小木棒輕輕敲擊優曇花的葉片,據說能發出“優曇缽羅”的聲響。這株花可是印度使臣贈送的國禮,又由道光皇帝賜給了寶光寺。而貝葉經因為不易保管,收藏起來了,現在沒有對外展示。好在之前見過了靈隱寺收藏的貝葉經,也算了了一個心愿。

供奉佛舍利

說起新都寶光寺,就不得不說寶光寺的羅漢堂。人們常說五百羅漢,而寶光寺羅漢堂里又何止供奉了500尊羅漢,如果你能掌握要領,耐住性子,一尊不落地數下來,就會發現羅漢堂里供奉了佛、菩薩、羅漢和尊者,共計577尊。

初入羅漢堂,感覺像進入了迷宮。一條條通道,曲里拐彎,四通八達,如果不了解羅漢堂的建筑結構,不掌握數羅漢的要領,500多尊羅漢還真是不容易數得清楚。

羅漢堂

實際上,羅漢堂是一處四四方方的抬梁式建筑,其中四個天井,俯瞰就像一個大大的田字格。中間部分,空間高挑,矗立著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塑像,其他塑像則按照進門的孔雀明王、中間的觀音菩薩、里壁的三身佛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前后呼應,內外四層,十字相連,看似變化萬千,實則編排有序。

一尊尊塑像看下來,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生動鮮活,各具特色。我雖不懂美術,看不出這是三個流派的藝術創作總和,但總體上感覺人物塑造的真好,大小、神態、骨肉、動作、色彩、衣飾、配物等等,都非常貼合人物的性格、特點、閱歷、神通,每一尊塑像都應該能講出一個好故事。

呵呵,在500羅漢中,我還神奇地發現其中竟有兩位皇上。一位是第二百九十五阇夜多尊者,康熙皇帝;一位是第三百六十直福德尊者,乾隆皇帝。難怪馮玉祥將軍在詩中問到,“羅漢倒是誰人封,并有皇帝加當中”。

當然了,在羅漢堂里,除了皇帝,我們最熟悉的是濟公活佛,非常地容易辯識。他就站在一個小十字通道的顯要之處,歪戴僧帽,手持酒杯,耷眉咧嘴,看他的表情,好像驚訝于世人長久以來片面地誤解了他的詩句,世俗之人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忘了那后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這才是關鍵所在。

濟公活佛

在羅漢堂看的差不多了,最好還要向當地人一樣,按照川地的習俗來數羅漢。數羅漢,就是選一尊你看著可心的羅漢(塑像前的牌子上一定要有“第***尊者”字樣的),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去轉,按你的虛歲年齡去數,數到了哪一位尊者,那么這位天尊就是今年主你命運的羅漢。記住這尊羅漢的位列數字,到羅漢堂門旁去領一張小卡片,這上面的四句詩就是你今年的運勢了。

立即行動起來。我也按照規則要求,一尊尊虔誠地數下來,那位主我今年命運的羅漢是誰呢?就是行傳法尊者。行傳法尊者是佛陀在世時之僧,他“不避寒暑,東奔西走,弘揚佛法,濟度眾生”。而卡片上的四句詩這樣寫到,“成功失敗緊相連,星月軌道無更變,以君多才兼多藝,人生有苦也有甜。”看來,行傳法尊者是一位老師啊,正好我也算是一位老師。登臺授課,誨人不倦,傳道、授業、解惑,是一件苦差事,可當桃李滿天下之時,不就是苦盡甘來的幸事、樂事嘛。想起前些時日,我們沒日沒夜、不辭辛苦地籌辦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中國航發首屆技能競賽,當在最后的總結表彰會上,我們取得了好成績,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和肯定,那些曾經的苦和累,心酸和委屈,頓時都化作了喜悅和快樂。

嗯,這支簽還是很準的哈。

同來的小友說,今天游寶光寺算是來對了,不虛此行啊,新都寶光寺果然是一座神奇的寺院。

來這里,觀禮“鎮寺三寶”,欣賞精美建筑,探尋歷史淵源,體味人生真諦,即使是隨便轉轉、走走、看看,吃一餐寺院素齋,找一處古樹蔭涼,沏一杯飄雪綠茶,三兩知己,隨聊幾句,于忙碌的工作中給自己放個小假,小憩一會兒,亦不失為一個好的生活選項。

或者,我們一起來數羅漢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