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歲的時候,我不懂同齡人戲謔聲中的含義,我只知道她們很開心;我不明白她們的拳頭為什么落在我的臉上,我只知道那很痛,會讓臉變得丑陋。
我不明白老師的問題,當老師問到我的時候,我只會靜靜地看著他,試圖從他的眼睛里讀到點什么。所有的老師都不喜歡我,所以我終年站在教室的角落,靜靜看著他們回答那些不知所謂的問題,被老師夸獎贊美。
我不懂天空為什么要涂成藍色,不知道太陽為什么涂成火紅色,我筆下的女孩總是在流淚,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要給她的臉上畫上淚珠,我只知道那樣看起來更自然。這樣的我,注定與眾不同。
七歲的時候,我不喜歡枯燥的課本,除了朗讀課能讓我提起稍許的興趣。我更向往教室外的天空,那時候我的目光澄澈,心如止水。
八歲的時候,我開始發呆,我會托著腮幫看向窗外的風景,我會想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那些永遠不會被老師父母回答的問題。
十二歲的時候,我開始試圖融入普通同學的世界,很生硬卻也開始步入正軌,當然是在旁人眼里。
十三歲的時候,我已經融入到同學的圈子里,我不再想亂七八糟的問題,我慢慢接受那些所謂的規則,我好像和別人變得一樣了。
十五歲的時候,我真正擁有友情,真正明白什么是朋友,我的心終于在麻木了多年以后開始融化,我在朋友的陪伴中快樂的度過了三年。
十八歲的時候,我遠離家鄉,去到自己坐一天一夜火車才能回家的地方。離開的那一刻,我沒有難過,全是釋然,好像一只被囚禁了多年的鳥兒被放生了一樣。
今年我十九歲,我開始思考人生、夢想和現實,我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我依舊不明白,為了生存,我們為什么總是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是這個世界讓我們沒有選擇,還是我們不夠有勇氣。我好像漸漸明白,像佛說的一樣,人來到世上就是來受苦的。但我依舊不知道怎樣才能解脫,怎樣才能重獲快樂。我還在思考,像小時候一樣,周圍的人依舊像孩童時的伙伴,她們不理解我的想法。唯一不同的是,她們不會再掄起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