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讀

天鵝嬉戲

《中庸·》第二十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云計算、霧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基因工程等等,說這些文言文好像有點像出土文物,老古董的感覺,可如果靜下心來,解讀這些國學經典具有現實意義。

博學,廣博地學習,復雜的時代,專業領域內想做出成績不容易,如果在別的領域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或方法論反而可能會做出成績,居里夫人作為一名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羅素做為數學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人工智能”、“認知科學”之父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75年獲得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計算機界最高獎),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爾夫·多貝里一位德國的經濟學博士寫了一部《清醒思考的藝術》心理學著作獲得轟動,這些跨界的成功充分說明了博學的重要性。

不會說相聲的歌手不是好演員,現在玩什么都講究個綜合素質,用現代的詞叫跨界英雄。

博學,學而知之,學了才知道,不知道一個概念,就無法思考這個概念,通過學才會知道以前哪些概念是錯的,更新自己的概念就是進步,博學與專業不矛盾,在精通專業的基礎上博學,否則就是什么都會,啥也不精通,這種萬金油式的技能在職場會吃虧,專業領域內深入學習,再涉獵其他專業,優秀是一種品質,在一個專業優秀,在另一個領域也會很出色。

審問,對學問詳細地詢問,也就是深入研究,不能浮在表面,探索深層的奧秘,博學是橫向發展,審問是縱深發展,努力鉆研成為專業內的行家、專家。

慎思,慎重地思考,學習不能僅限于知道,還要思考怎么結合自身,如何用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否則學而不思則罔,會迷惑而無所得,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

明辨,明白地辨別,看到一個結論,要研究這個結論是如何被證明或推導出來的,哥德爾第三定律,一個系統,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是有邊界的,如果只記住結論而不論前提,就會以偏概全,要有挑戰權威的勇氣,結論是否是通過科學的論證,還是由偶然或隨機事件得出的結論,避免盲目隨大流,別人干啥我干啥。

篤行之,切實地力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道不等于做到,學習,思考、踐行(看著比較熟悉了吧),學而不用,等于沒用。

《清醒思考的藝術》用文言文總結就是二句,慎思之,明辨之。結果偏誤,你以為的因果就真的是因果嗎?,用老子的話說就是:道可道 ,非常道。

避險用什么方法?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計算機采用的二進制還是受《易經》陰陽學說的啟發發明的。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學習現代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學習經典,現在有好多觀點也只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如何學習,經典教給我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與君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古文今讀: 【原文】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 【譯文】 怨恨產生在對小的過失耿耿于懷,抓住不放。也是格局問題,...
    清靜道人閱讀 322評論 0 0
  • 古文今讀: 【原文】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譯文】 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信任別人;自己相信自己,則不...
    清靜道人閱讀 270評論 0 0
  • 古文今讀: 【原文】 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 處巧若拙,處明若晦,處動若靜。 【譯文】 能夠超脫世俗,就不...
    清靜道人閱讀 346評論 0 0
  • 古文今讀: 【原文】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譯文】 《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清靜道人閱讀 614評論 0 0
  • 古文今讀: 【原文】 上無常操,下多疑心。 輕上生罪,侮人無親。 【譯文】 居上者,如無堅持的操守,底線,...
    清靜道人閱讀 41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