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香片
供職的樂團突然解散,失業的大提琴手大悟帶著妻子回到了鄉下,住進了母親去世后留給他的老宅里。對前途一片茫然的他看到報紙上一則招聘“旅程助理”的啟事,于是前去應聘,面試出人意料的順利,大悟連具體的工作是什么還沒搞明白時便立即被社長錄用,而且當天便拿到了不菲的薪水,直至此時,他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旅程助理”原來是專門從事為死去的人收拾遺容的入殮師,“旅程”即每個人都將最終踏上的“通向另一個世界的旅程”。
豐厚的薪酬最終讓大悟接受了這份工作,然而“入殮師”這樣一個從古至今都被人另眼看待的職業實在讓大悟沒有勇氣面對妻子,他向妻子隱瞞了事實。
從第一次接觸尸體的強烈不適到心情平和,手法嫻熟的為逝者整理最后妝容,大悟在接觸各式各樣的死者、經歷一次次送別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入殮師這份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發現真相的妻子一開始無法接受,但在親眼見到丈夫為去世的鄰居,澡堂老奶奶入殮的過程后,深受感動,她開始理解大悟并為他感到驕傲。從小遭父親遺棄而始終心懷怨恨的大悟,也因從事了這項特殊行業的緣故,對親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雖然是一部以死亡為主題的電影,片子的畫面與基調卻并不沉重壓抑,影片從入殮師這個特殊職業的角度來展現出的一幕幕人情冷暖,家庭悲歡,充滿了日本電影特有的細膩與溫情:孤獨而終的老太太、帶著滿臉吻痕安詳離去的老爺爺、年輕的母親、女中學生、變性青年,還有手中握著年幼兒子的小石子凄涼離世的大悟父親……因各樣的原因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們,留給親人的有悲傷,有不舍,有惆悵,有痛惜,有悔恨……生前的多少恩怨,多少糾葛,到這一刻都統統化解在靜靜滑落的淚水中。影片并沒有突出死亡而引發的強烈的情感渲泄,但這種看似平淡,甚至帶著些戲謔搞笑元素的表現方式,于觀眾的感染力卻是無窮的,想想曾經或將要經歷的送別親人的場景,我的眼淚終是抑制不住。
日本的殯葬文化是值得人細細品味的:凈身,更衣,化妝,佛珠纏繞著的雙手,交插疊放的雙腳,這些帶有象征意義的儀式雖是對亡者所做,但真正的意義卻是在于生者,它給了生者最后的機會,最后的表達愛與贖罪的機會。一個優秀的入殮師能夠幫助他們完成心愿:把所愛的人最完美的面容留給親人們,讓他們體面的踏上另一段的人生旅程。
大概就是命運的安排吧,大提琴手與入殮師之間的距離似乎并非那樣的遙不可及,或者說兩者根本就有著本質的共通之處,都是要用心去體會的藝術,都有撫慰人心靈的功能。影片中大悟為逝者入殮的場景和他在空曠原野里演奏大提琴的畫面穿插交替,唯美的畫面與大提琴低沉婉轉的音色完美融合,恰如生命與死亡,人這一生中永遠無法回避的兩個主題,生與死不過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兩段旅程,唯有珍惜生之旅程的每分每秒,才能不留遺憾,平靜而從容地走向另一段旅程,這也是每個逝去的人與活著的人的共同期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