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江西的旅游景點,大家想到的可能是秀美的三清山,油菜花海、篁嶺秋曬的婺源,云遮霧蓋的廬山,浸染紅色之血的革命圣地井岡山,那么,在上饒市鉛山縣,有這么一個小鎮,被稱為之遺忘的江西四大名鎮。
? 河口古鎮,位于贛東北,隸屬于上饒市,是明清時期重要的交通樞紐,古街由東而西,以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命名,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稱,沿信江南岸的巷弄,幽曲相連,其中二堡街留存得最為完整。據說在極盛時期,鎮上商家有二百余戶,人口過萬,僅船夫就有一千余人。斑駁的墻面、老舊的建筑,依稀可見一些郵局、書店字樣的店鋪商號,基本保持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其中較為顯眼突出的是一家叫“金利合”的藥店,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和西方宗教建筑特色,也是唯一一座經過當地政府修葺的建筑。這里曾是商賈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商鋪、作坊、旅舍和民居融于一體,這種“街巷制”的城市建設格局,充分說明了宋以來鉛山獨特的商品經濟發展。
? 如今,這里仍保留著舊時繁華的印記和古樸的風貌.沿河五米長的明清古街,層樓綿延,鱗次櫛比,古老而典雅;青石板路面上的道道車轍,記錄下當年小鎮的繁榮。鎮內小河蜿蜓迥轉,一座座青石橋橫跨兩岸,增添了小鎮的水鄉情調。沿江碼頭的碑石上,字跡歷歷可見,令人回想起當年"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楫夜泊,繞岸燈輝 " 之盛。
如果說河口古鎮是伴隨著水運而生,那么陸路時代的到來注定著這個鎮子的衰落。昔日的繁華和喧囂已經不再。 走在青石板鋪成的小道上,仿佛聽見戴望舒先生在輕聲吟誦:“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小鎮上散坐著一些老人,一些嬉鬧的孩子,一直覺得,一個小鎮,非得要原住居民在才顯得生動有趣,看到他們仿佛就看到了歲月悠長。留守在老街的老人孩子們,似乎延續了老街的生命。只怕在飛速發展的商品經濟時代,大家都不愿偏安一隅,被禁錮于小鎮,紛紛飛往大城市,當這一批老人百年之后,古鎮該由誰守護下去?亦或是完全淪為商業,再找不到一點舊時風骨。
? 繁華落盡古屋遺夢,洗盡鉛華的河口古鎮依然在時光中矗立著,遠處的稼軒雕像在靜靜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