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無中生有,其實人類就是無中生有的產物。我們從無處來,到無處去。無可以變有,有可以成無。
有時候我們說無處可去,處可以是地方,可以是方法,可以是部門,還可以是境遇。無處可以說沒有出路,一無是處的處還可以說是本領,是才學,是人的出路。
都說聊勝于無,無和聊字在一起就是代表乏味,代表虛空,代表空空的思流。
無關本意是沒有關聯,無為沒關為系,關和系是一個詞,關是字也是詞,系是名詞也是動詞,xi為名詞,ji為動詞,關系為形容詞,說明人與人的相對,關和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無關是沒有紐帶,紐帶斷掉就表示與一個人或一群人失去了聯絡,聯絡的人可以無關,失聯的人雖然沒有了消息,但紐帶還是有的,都從這個失字離說,失字前提是原來有,現在沒了,這個無有些相似,無可以是本來就沒有,所以失比無樂觀。但無中又可以生有,看來無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失可以復得,無可以生有,說明任何的災難和挫折都還是又希望的。失而復得比得更大快人心,所以失去過才更懂得珍惜就是這個意思。無有無數種可能,而失而復得的可能是50%,無變有的可能卻可以是100%。所以無比失更有潛在的希望。無可以是虛空的,也可以是無限的。
有看上去比無樂觀,可有變成無時是悲觀地,無變為有是樂觀的,這樣說無和有其實是一樣的,不褒也不貶,是中性的,無和空都有很大的余地,無是無限的,空也是無限的,無限包括有,所以無也包括有,所以無和空才是極大的有。
所以無欲無求才是真的擁有最多,要的少的人反而得到的多,有是包含在無里地,所以什么都有未必比一無所有幸福,人當然都想追求有,但四大皆空其實比有更深刻,更接近希望的,所以無才是幸福都無法企及的,這時無才是終極理想,難道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