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文化四不像
? ? ? ? ? ?徐懷清《太極學筆記》
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道、儒、釋三家,但其根底又是三教合一、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因而說中國文化之根不是道家、不是儒家,釋家很顯然是外來引進嫁接的。而在道、儒之上有易學,易學之初是伏羲太極卦,其本意及核心就是太極文化。因而說伏羲而后的幾皇幾帝、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各領域文化都有太極文化的基因、太極文化的脈髓、太極文化的烙印,這也是顯而易見的、更是不難理解的。由此說來,中國文化的本根、本源、本脈是太極文化,這應該是有史可考的、有史實依據的、是毋庸置疑的,也應該是眾所周知的。
太極文化,對現代人而言可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與近三十年來文化的大開放以及太極拳的異軍突起,功不可沒,但拳家必竟是以武載道,旨在武藝、屬武術范疇,要扛文化的大旗,又談何容易、也勢必力不從心。由此生發出對太極文化認知的不倫不類,可謂是五花八門、百花齊放,也就真有點四不像了。
在這里我們本著對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對太極文化健康發展的本意,探討、明晰太極文化四不像的根本所在。
? ? ? ? ? ?一 ? :太極文化不像拳藝
太極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是源遠流長的、根深蒂固的,而伏羲氏畫八卦就闡明了完整的、系統的太極理念,后世有太極易學的發揮、太極道學的廣大以及太極理學的發揚和現代科學對太極實有的揭示等等充實和完善,太極文化發展至今真可謂是八千年一脈相承。也正如古人所說:萬物一太極,千古一太極。
按理說,太極拳是太極文化的產物,或是太極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應該不為過,太極拳的創制之初取其太極之大義也在于此??涩F在拳家卻直呼太極拳為太極、并將太極拳的演練及其應用詮釋成太極文化,就有點鼻子里插大蔥裝象了,也或是沽名釣譽、不倫不類了。其實,拳家都十分清楚,太極拳作為武術中的一個拳種或項目,從創立到廣大也不過是幾百年的事情,與太極文化的悠久歷史是沒有可比性的,更不可能同日而語。而古人在創拳之初以及后來太極拳的壯大,都是尊太極文化為宗、敬太極文化為祖,不敢稍有差池和不敬的。但現代人似乎是無所顧忌的,并心知肚明、明知顧犯地公然聲稱太極拳為太極,又近而將太極拳的武術內涵牽強附會地拼湊成太極文化本意,給人的感覺就是太極文化非太極拳莫屬,太極拳竟然堂而皇之就取代了太極文化的中心地位及其核心價值。如此本末倒置,就有點太幼稚無知、又十分可笑了。一個拳種、一種小武藝有那么大的承載能力嗎,很顯然是不自量力的別有用心,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的,就是要拉起太極文化的大旗,壯大自己的聲勢以蠱惑人心,后面再干點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太極拳拉太極文化的大旗也算有點淵源、能沾點邊,所以,只要明白無誤地把太極的特征、功能、原理說清楚個一二三、點透了也就罷了,又何必為了裝飾門臉、增加內涵、更象真的一樣,干脆將拳藝之學死拉硬扯到古之易學上,太極拳也就順理成章地與易經攀上了緊密關系。由此,我們就不得不談:太極文化不像易學。
? ? ? ? ?二 ? :太極文化不像易學
以易經解析拳理,似乎應該是古人的專利,因為古人的思維、古人的語義、古人的生活實際造就了易經的義理,而以易學理論與之拳學理論相類比也勉強說的過去。只是無論是太極文化或是易學文化都在歷史的進程中有了大的發展,我們不可能總是泥古不化、鸚鵡學舌地死抱著古人的陰陽文化不放,還要公開聲稱:太極拳是建立在古人的陰陽原理之上發展而來的,這就太有點沒有教養了。殊不知易學在歷史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早己是太極易學與陰陽易學分庭抗禮了,易學也不再是純正的太極文化為主導的易學了,如若弄不懂太極易與陰陽易的次弟關系,太極文化顯然就處在了尷尬地位。關于太極文化與易學的關系,應該首先搞明白太極易與陰陽易是不能夠同日而語的。在《易傳》中很明白并明確表示了陰陽之道的形成和盛行(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謂之神),陰陽文化從一開始就對太極文化極盡篡改、架空甚至取代之能事。而與之相對應的太極文化(見一含三)以及太極道學(天下不二道)與陰陽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其實,陰陽之道與太極文化早在"諸子百家″的陰陽家的形成之前就是相背離的、背道而馳的。這一點在易學的發展中是要有清楚認識的,要懂得只有太極易是以太極之道為核心、為本質的,也只有太極易是太極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而陰陽易雖然也適用于社會與生活,其層次之低劣、文化之幼稚,甚至于不陰不陽、陰陽怪氣之庸俗,與之太極之道、太極文化的中正不二、浩然之氣是無法可比的,是不能夠相提并論的。這里就明白告訴我們,由于陰陽易學的盛行和干擾,太極文化早就不像易學了。
? ? ? ? ? ? ?三 ? :太極文化不像陰陽
在這里,我們著重講講太極文化不是陰陽文化。
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術拳種,在過去肯定是要實戰的、是要御敵的,也就是說,陰陽之詭道在太極拳中的實際應用也在所必然,無可厚非。可問題是,太極拳不是以陰陽命名的,這是人人皆知的,這應該又是有其深意的。其意思很明白:太極文化不是陰陽文化,太極之道不是陰陽之道,太極之學不是陰陽之學,太極原理不是陰陽原理;所以,太極拳不能稱之為陰陽拳??墒情L期以來,我們所謂的大師們,卻偏偏硬是將太極文化往陰陽上扯,把個好端端的太極拳扔進了陰陽文化的破爛筐里,真不知他們的用心究竟是在弘揚太極文化,還是在復活陰陽文化。在這當中可能 會有許多的用意,但主要的也就是幾個方面。
第一是真不懂太極文化究竟是什么,而為了裝裝樣子,順手就拿來陰陽的把戲,用以濫竽充數糊弄人。這叫自欺欺人。
第二就是原本是陰陽之流、陰陽之徒、且以陰陽為本職,早就習慣了陰陽的套路、陰陽的路數,不單是針對太極文化,而對任何事物都以陰陽為適用。這又叫習慣成自然。
第三就是對太極文化也知道一點,就是很難舍棄陰陽,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順勢走吧。這就叫跟著混。當然,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好象、似乎、可能前輩有過將陰陽當太極用的說法,就干脆泥古不化、鸚鵡學舌、死抱著古人的陰陽不放了。
下面我們就簡單地說說太極與陰陽的區分吧??偟脕碚f太極與陰陽往上走是不分的,因為,九九歸一,太極文化講究的是整體觀,是本體、是本源、是一本萬殊、是一體萬象。很顯然,陰陽兩性也包括在太極萬象之中,本來還是規規矩矩、實實在在、井然有序的??赏聛恚钡疥庩栁幕谝讓W中的地位確立以后,本來以太極文化為核心的太極易學,就被以陰陽為綱領的陰陽易學攪和了。具體到實際應用中,從陰陽的類比、借喻、象征、聯想一系列陰陽文化的形成,陰陽就真的不再是陰陽本意了,陰陽堂而皇之的成為了萬物的兩種對立的不同屬性的總代表。陰陽二性互根、互化、互消長,并以對立、對抗、斗爭為主旨,完全背離了太極的整體、體系、系統的圓通、圓順、圓融的統一理念,成為名副其實的陰陽之道、陰陽文化。
陰陽者,兩性對立,兩性分化,兩性顛倒,始終圍繞著兩性糾纏不休,沒有正性,不講中道,早就把太極的主體拋在了九宵云外。更有甚者,陰陽兩性可以凌駕在萬物之上、又能夠游離在事物之中,什么都可以扯,什么都能夠拉,什么都可以套,什么都能夠摻和.......古人不明就里,于是尊奉陰陽為神靈、并視其為神秘不可知的萬變之祖宗,這也是對陰陽文化的最高待遇了。其實,陰陽二貨,陰不陰、陽不陽,顛來倒去,反復無常,也是很適用于階級社會的政治需要的,因而也受到高階層人士的認同和應用,這又為陰陽之道的推行打開了方便之門。舉個例子:現在人們習慣于把官場的陰奉陽違、推諉、扯皮,四面凈八面光地不負責任、不愿擔當,戲稱之為打太極,形象地與太極拳相類比,其實骨子里仍是陰陽文化、陰陽觀念的具體表現,很顯然這與人們對太極拳所倡導的陰陽文化有很大關系。
陰陽文化我們算是領教了,太極文化應該是大不同的。太極文化講的是整體、是系統、是一二三,是亊不過三;識得一萬亊畢,用得二是本亊,把握三天下安。太極立于一,用于二,成于三。比如:執一用兩、以兩促一,抓兩頭帶中間,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也正是一亊三因、三生萬物、三維立體的太極實質的構成。
在太極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吋空物三靈),是太極道的實質;太極道,見一含三,三生萬物,萬物一太極,萬化歸太極。道自虛無存一氣,原始先天真一祖氣之能量,正是太極道的本質,太極能量守恒、永恒。道法自然,大自然是太極道的本體,太極本體合而為一、獨一不二。然而,太極道又有一分為二的功能,可以生成兩儀、四象、八卦、萬物;一分為二一永在,二合為一二不存,這是太極道運化、平衡、循環的最基本法則。在這里,陰陽兩性充其量不過是太極兩儀中的屬性界定,本應該在太極能量的主宰下俯首帖耳、聽命效力??烧侨藗兊年庩栁幕俪闪松鐣钪械年幉魂?、陽不陽的是非混亂。
人間有正氣,說得是太極浩然之氣,不是陰陽邪氣;太極之道有真一祖氣,陰陽之道是陰陽怪氣。太極與陰陽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的。
所謂正能量,應該是以太極無量之浩氣為正宗、為祖宗,而不應該在陰陽怪氣里,顛來倒去,暈頭轉向,找不見北,守不得中,抱不得一。陰陽只能是個二貨,誰能跳出陰陽才是真丈夫。這也正是太極文化的核心本旨。
可能會有陰陽之輩、陰陽之徒狡黠圓滑地聲稱,只要陰陽合二為一了,陰陽也就成為太極了,這是何等的愚弄人。陰陽,只所以成為陰陽,是因其二性有別、相互依存、對立存在,其根本是只二不一的。很顯然,陰陽如果二合為一了,陰陽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又是何等淺顯的道理、明了的亊情,陰陽之流豈能不知,又怎能不曉,只是有意在混淆視聽,以達到某種用心之狡辯。然而,太極浩氣長存,君子正氣凜然,大道中正不二,這才真正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誰能駕馭陰陽,唯我太極真一。
討論至此,太極文化不像陰陽,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 ? ? ? 四 ? :太極文化不像無極
太極拳人喜歡把無極之理用于拳理,似乎無極比太極更太極,由此使拳理更加一個亂。
根據事物的相對原理,無極相對的是有極,也就是說,無與有是相對而存在的,是一事物中的兩個方面、兩種形態、兩樣功能。
《道德經》中定義為:無以為體,有以為用。體與用是不二致的,是同出于一種事物而名稱、功能的不同,是一個體系、系統中的兩個部分,更是沒有本質區別的。我們以太極為定位,以闡明亊物之根本、本源,太極就應該是唯一的終極本體存在,所以,太極之外就不能夠再存在個無極,比太極的更本源,以混淆太極的主題定位。在宋理學中,古人對無極的超越太極,稱之謂"頭上安頭″毫無意義。而我們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也無極″,講的是太極的無限性,以及無極是太極的組成部分。因為,太極之中萬物的基本運化形式是:無極生有,有極歸無,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因此,我們應該定位無極為太極的無限性,是太極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不可能在太極文化之外再搞什么無極文化,其不是多此一舉,也有損于太極文化的整體和統一。
簡單點說吧,太極文化不像無極文化,太極文化只能是太極文化。
? ? ? 五 :說點后話
在這里我們講的是太極文化四不像,又主要是以太極拳說亊,可并沒有怎么論拳藝。其實很顯然,拳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會做人,把個太極文化搞成四不像的太極拳,究竟對做人能有多大用處,應該是一目了然的。當然,我們對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文化還是要肯定的,是要提升為主流文化的。否則,也沒有必要化費心思、浪費筆墨、耽誤大家的時間來探討了。
人生在世,一定要對自己負責,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怎么回事,千萬不能一陳風的、又一會兒潮的跟著瞎玩;其實風呀、潮呀都是有來頭的,也是有用意的,站不穩腳跟,肯定是要栽跟頭的。
再說,文化是做人的最基本標志,人人都是文化的再塑造,誰也脫離不了社會的和自身的文化范圍。但文化必竟是有高雅的、有先進的、有優秀的;也有低級趣味的、有落后的、有卑劣的。追求什么樣的文化,你就做什么樣的人;所以必須要把文化的內涵搞清楚了,再拿來為我所用、為我所有。
拳就不再論了,只要人心正,拳才不會邪。這里一定要懂得,太極的特性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功夫不在拳,而功夫在拳外,做人的文化不正,煉拳又有何益。這也正是我們要對太極文化反復論證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