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用詞須推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推敲”來自賈島的典故,常比喻為了用詞準確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庇猛疲€是敲呢?正在他舉棋不定時,受到了韓愈的啟發,決定用“敲”。

古人巧用“推敲”的典故比比皆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隨風潛入夜”的“潛”字。

我們在寫作時,怎樣才能做到用詞準確呢?

第一、理解詞意,確定語境,反復推敲。有的詞是一詞一意,比較容易理解;有的是一詞多義,容易混淆。我們在運用時,要先逐一查清詞的意思,如《溫情的多瑙河》中,“繪聲繪色”這個詞形容敘述、描寫得極其逼真。

文中指老師在講解世界風光之美,講得繪聲繪色。詞意理解了,就離運用貼切不遠了。文中“微波蕩漾、波光粼粼,清澈平滑……和題目照應,題目是《溫情的多瑙河》,寫出了河水溫和親切的特點,“歡呼雀躍、振臂高呼、欣喜若狂……表達出人們的喜悅心情。

第二、我們重視了詞語的積累,方到用時,可信手粘來。平時我們讀書時,留心在描寫環境,人物時,作者運用哪些優美詞句,積累的是大漠,抓一把砂礫容易;積累的是片海,找幾滴水也不難。

在寫作時,那些好詞都伸出手來,等你牽手呢,在不經意間,也會運用得恰如其分。

《素顏布拉迪斯拉發》開頭的“濃妝艷抹”是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這個詞在文中擬人化了,是指布拉格景色美不勝收,引無數游客竟折腰。

文中“疑惑不解”,這個詞是作者看到塑像不明白,問導游時用的一個詞,意思是有疑問而困惑,不能理解。這個詞和語境吻合。它和“將信將疑、疑信參半、迷惑不解,經過反復推敲,還是認為用“疑惑不解”更為準確。

第三、多次修改,好文章不厭千回改,在讀文中,只要細心,我們不難發現,有的詞不達意;有的褒貶不分,有的是意思相近,但用的牽強附會,都應該毫不憐惜的刪除。

何其芳說過:“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的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工夫?!本瓦B標點符號也不可小覷?!皠h補調換”是我們常用的修改方法。

名人名篇,哪個不是千錘百煉,方才成為曠世之作的?曹雪芹的《紅樓夢》十載定稿,魯迅先生去世前兩三天,還在精心修改文章呢!

寫作用詞須推敲,大膽嘗試出美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