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習作興趣
1.導入:
無論是在家里、大街上,還是在學校,總
有一些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或者引
發我們的思考。
當你在路上遇到別人問路、隨手亂丟垃圾的事,你們對此有什么想法?
學生談想法:
遇到問路預設1:如果知道,為別人熱心地幫助。
隨手亂丟垃圾
預設1:要大膽提醒對方把垃圾撿起來
預設2:自己主動把垃圾撿起來
引出話題:身邊的“小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一個漢語詞匯,出自蜀漢昭烈帝劉備遺詔,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
2.出示教材導語,提出學習任務。
師:這節課,就來聊聊我們身邊的“小事”,說說我們對身邊“小事”的看法。
二、學生描述情境圖,試說看法
1.學生觀察情境圖,描述內容。
學生選擇情境圖中的一幅,說說:情境圖上畫的是什么行為?
預設1樂于助人,文明現象
預設2不文明現象
2.教師梳理情境圖內容,拓展學生思路。
師:情境圖中有關于公共禮儀、公共環境的,也有關于公共秩序、旅游文明的。這些“小事”有的給人帶來溫暖,也有的令人厭惡甚至帶來危險。
3.學生自由表達對情境圖中行為的看法。
4.教師反饋,提出說清楚的要求。
師:剛才的發言,有些同學說得清晰簡潔,有些同學說得比較模糊。怎么說才能讓人明白你的看法?
學生發言,
教師小結:
為了讓人明白你的看法,要說清楚。可以先針對現象表明看法,再說理由;也可以先說現象和感受再表明看法 說理由時,可以講清楚行果,還可以補充有關的事例。
三、讓學生讀教材中的兩個例子,說說其中主要寫了什么現象,表達了什么想法: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
我們看到了許多現象,如果能夠像例文片段那樣,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提出改進的辦法或建議,你覺得會怎么樣?”
學生交流后,
教師可引用教材的第自然段小結。
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再讀例文片段,想想其中所描述的現象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提示:
兩則例文片段講的事例都是身邊發生的事,
第-則講的是不良現象,是已經發生了的事;
第二則是想讓生活更好的建議,是還未發生的事。
本次習作,可以關注生活中的不良現象,
也可以關注生活中的好現象;
可以針對沒有發生的事提出建議,
也可以針對已經發生的事提出建議。
教師要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案例,開拓學生習作選材的思路,
生活中,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生交流自己想到的一些小事。
師:補充生活的圖片:涉及學校,教室,放學路上,公交車,
說清楚看法
出示表格
生活中的現象
我的看法。說自己對某件小事的看法,
比如:電線桿上貼滿小廣告;有同學把書包掛在學校的樹上;小區里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有同學在周末和爸爸媽媽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二、借助例文片段,指導如何寫清楚現象和想法
教材提供的兩則例文片段,可以作為指導學生寫清楚現象和想法的參考。
第一則例文片段主要描述了現象。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讀,交流例文片段寫了什么內容。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小結:例文片段先提出了“愛玩手機的人特別多”的現象,再通過兩個事例,強調了現象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把現象寫得很清楚。這樣-來,后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應該總是玩手機”就更有說服力了。
第二則例文片段主要寫了想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讀,交流例文片段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想法,是怎么寫的。教師可小結:例文片段不但提出了開辟植物角的想法,還給出了植物角運作的建議,并且點出了開辟植物角的好處,把想法寫得很清楚。而且,第一句是用問句的形式提出想法的,體現了商量的語氣,顯得委婉。
? ? ? 三、參考例文片段的思路,試寫習作
? ? ? 學習例文? 段后? 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考例文片段,寫一寫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和自已對此的想法。教師更提示寫清楚現象和想法的具體要求: (1)要用事例來描述現象(2)關于自己的想法更寫出一些理由。(3)如果有改進的建議或辦法,也可以寫下來。(4)寫完以后,自己讀一讀,把它改得更清楚更通順。
? ? ? 教師可以在巡視中發現優秀典型,如現象比較清晰、想法比較明確、理由比較充分、建議比較可行、作為范例,讓學生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習作。
? 四、引導互動交流,分享真實的想法
? ? ? 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將自己寫的現象和想法與他人交流分享。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活動,輪流讀習作,然后交流:是否明白習作中的想法?如果不明白,可以怎么修改讓想法更清晰?是否贊成習作中的想法?有沒有補充?如果不贊成,理由是什么?
? ? ? 課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將修改完畢的習作在班級以外進行分享展示,讓更多的人與自己交流想法,突顯本次習作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激發學生用書面的方式大膽表達想法的興趣。
? ? ?
比如爸爸經常喝醉酒,老師布置的
作業總是太多,小學生在公交車上瘋狂打鬧
等等,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種現象進行描寫。
二、說說想法
對于這種現象你有什么想法?會對自已
或周圍的人造成什么影響或危害?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討論了身邊的“小事”,它們大多是我們平時不在意卻又時時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最近呀,有兩個同學就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怎么說的。
? ? ? 三、參考例文片段的思路,試寫習作
? ? ? 學習例文? 段后? 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考例文片段,寫一寫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和自已對此的想法。教師更提示寫清楚現象和想法的具體要求: (1)要用事例來描述現象(2)關于自己的想法更寫出一些理由。(3)如果有改進的建議或辦法,也可以寫下來。(4)寫完以后,自己讀一讀,把它改得更清楚更通順。
? ? ? 教師可以在巡視中發現優秀典型,如現象比較清晰、想法比較明確、理由比較充分、建議比較可行、作為范例,讓學生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習作。174義務教育教科書? 五.四學制〉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三年級上冊
? ? ? 國
? ? ? 神3
大屏幕出示:
(1)我發現愛玩手機的人特別多。上個月我們去給爺爺祝壽,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機,很少-起聊天。我爸爸下班之后,也一直玩手機,我叫他都不理我。過于
和感受再表明看法。說理由時,可以講清楚行果,還可以補充有關的事例。
為帶來的結
三、小組交流,練習匯總小組意見1.引導學生小組練說,提醒匯總意見。
師:生活中,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自由組成小組,在小組內說- -說, 說清楚看法。匯總他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小組成員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全部組員說完后,每個組員都要試著匯總小組成員的看法。
2.提示匯總看法的方法。
學生討論匯總看法的方法,教師小結:要注意傾聽每位同學的發言,記住同學說的主要內容。可以用筆記錄幾個關鍵詞,以免忘記。聽不明白時還可以向同學追問。每個同學的看法都不要遺漏。
3.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說自己對某件小事的看法,再互相評價說得是否清楚。之后,每個學生試著匯總小組成員的看法。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交流,梳理匯總看法的要點
1.指名學生代表自己的小組,在全班匯報小組成員的看法。
看法串起來,連貫地說一說。2教師根據發言,杭理匯總看法的要點:把小組成員的
3.全體互動,組際交流。沒有在全班發言的同學,的看法。
向別的小組講述自己小組同學
五、課外延伸說“小事”
師:今天我們在課堂上交流了身邊的“小事”,平時在生活中也應該多關注社會現象,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出示課外實踐作業,選做其中一一項:
。回家對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邊某件“小事”,并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匯總印象深刻的幾位同學的發言,說給家人聽。
(陸錫
172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