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社團里的一個姑娘給我打電話,這是我第一次接到她的電話。
我本以為她應該是高三了,應該是要高考了,沒想到她才高一。
因為她總是忙的看不見影子,只有寒暑假才偶爾出現。以至于我一直以為她是在備戰高考。
她給我打電話說她要寫的有關高考的篇文章,不寫了,因為她想寫的那個人,不高考了。
姑娘聲音里帶著一絲歉意,帶著濃濃的遺憾。
我連忙安慰說沒關系,不寫就不寫了,你也別太在意。
然后我和這個姑娘堡半個多小時的電話粥。
她是學文科的。對于文科生來說,數學是一個很難的科目,她也一樣,她說很多感覺別人輕易就弄懂了的題目,她卻一頭霧水。去問老師的時候,卻覺得老師的語氣里好像帶著嫌棄,認為老師覺得她問的題目太簡單了。然后覺得學習壓力特別大,感覺自己很累。
她還說感覺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太在意朋友之間的友情。
她說因為同學一句無意間說的一句話,讓自己糾結了一個多星期,做什么都在想別人會怎么看她。
并且她現在剛上高一,和初中一個特別好的朋友沒有分到一個班級,感覺好像彼此之間有距離了。覺得很傷心。覺得孤獨。
她還特別容易情緒化,哪怕看到了一朵花謝了,也會傷心一段時間。
聽著她這些疑惑,我笑著安慰她。
我跟她說沒關系,誰都有這個階段,然后我就做了半個多小時的“知心姐姐”。
后來掛掉電話的我,想了很久,我想這也是很多在那個年齡段常有的狀態吧。
迷茫、在乎外界、情緒化、孤獨。
在這里,我只想說孤獨,因為哪怕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我也會時常感覺到孤獨。
個人認為,在當今社會,孤獨是一種常態。
記得我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人心荒漠化的城市,哪有溫暖可言?”
想必當時寫下這句話的我,內心一定是孤獨的。
“人心荒漠化”,是我當時造的詞,諾大城市中,你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學習,一個人上班……哪怕有人和你說話,也是沒有用的寒暄,甚至是刻薄的嘲諷,人人都帶著一張微笑的面具,笑容很假,話語很寒心,在這樣的城市里,心都會枯萎,然后成為荒漠吧……
在這種“人心荒漠化”的地方,你是感受不到溫暖的,你能感受到的,只有無邊的孤獨。甚至有時候世界其實很美好,只是你在自己心的周圍放了一圈沙漠,看不到水源。
這個時候你的心不能枯萎,如果心枯萎了,那么你一切的感知都只剩下“麻木”這兩個字。麻木的學習,麻木的看書,麻木的工作……就好像行尸走肉一般,靈魂早就隨著心枯萎了……這樣的生活,想想就覺得可怕。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行尸走肉”一般,你一定要學會適應孤獨。學會一個人獨處,學會如何面對孤獨。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要如何學會獨處,如何面對孤獨呢?
個人認為是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用各個方面的知識來充實你的大腦,然后讓這些知識在你大腦里碰撞出各種新奇的想法,這時候的你,沒時間孤獨。
當你熟知了很多領域的知識之后,總有一個領域,會讓你感興趣,會讓你有去探究的欲望。如果你沒有去探究的欲望,只能說你接觸的還是不多,看到的、學到的,還是不夠。
在你選擇了你想去探究的領域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能是不被身邊的人理解,然后被孤立。這個時候的你,就進入了另一種孤獨的狀態,這種獨孤狀態的你,如果你堅持做你自己選擇的東西,終會有一番成就。如果你放棄了,那么就會退回到第一種獨孤的狀態。并且,還會因為自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更加悲觀。
曾經有一句話很火:你的孤獨,雖敗尤榮。
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我,覺得寫出這句話的人一定很了不起。后來再看,孤獨怎么就是失敗了呢?
沒有哪一個站在巔峰的人,不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是誰都知道的道理,那么他們失敗嗎?如果站在了巔峰的人都是失敗的,那還有什么是成功呢?
這個社會生活節奏太快,我們的心跟不上我們生活的節奏,跟不上變化的節奏,所以感受到孤獨很正常。一顆心的成長是永遠也快不起來的。只能慢慢用經歷、思想去精心的雕琢,才能玲瓏剔透。
這個社會,孤獨是一種常態。能耐得住孤獨的人,往往都會在他擅長或熟悉的領域里小有所成,而耐不住孤獨的人,往往都在各個領域里游蕩,好像什么都懂,卻終究一事無成。
別再害怕孤獨,別再因為孤獨傷懷,當你覺得你孤獨的時候,就去豐富你的精神世界吧,到最后你一定會感謝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