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經濟增長,根本與貨幣投放量無關,而與社會的生產效率、生產資料、價格體系相關

最近在學習公號“二律背反的一燈如豆”的經濟動力學。

學這個之前,只隱約覺得經濟增長與貨幣投放量關系不大,但不知道為什么。而二律用很簡單的二元模型解釋了這一點。

一、基本的二元經濟模型

每期,面粉廠可以收割自家地里生長的小麥并生產100斤面粉;

面包廠使用每1斤面粉可以生產1個面包

所有交易通過貨幣進行,貨幣的單位是“元”

初始條件:假設面粉的價格為1元/斤,面包的價格為2元/個。假設,面包廠開始時有100元

交易可以循環:面包廠賣給面粉廠50個面包,這樣面包廠與面粉廠都有了50個面包可以消費

在這個模型下:面粉廠、面包廠的每次交易流轉,都會產生50個面包供消費(生產資料來自100斤面粉+100元的初始流轉資金)


基本二元模型

二、貨幣周轉

假如:面包廠丟了50元,只剩下50元

面包廠先用剩下50元買來50斤面粉,做出50個面包后,就把其中25個賣給了面粉廠(注意到面粉廠手上只有賣50斤面粉得到50元,所以只能買25個面包)

與基本模型相比,差別僅在于面包廠期初與期末的貨幣數量

只要面粉數量是衡定的、生產效率是穩定的,無論初期的貨幣數量是多少,最終社會整體都會擁有100個面包

因為在交易過程中,貨幣是可以周轉的,整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量,總是大于體系中的貨幣存量

每次期末各項初始條件都會還原,經濟體系可以無限循環下去。不過事有意外,在第t期的期初,面包廠丟失了50元貨幣,只有50元而不是100元貨幣了。由此,面包廠不能一次性買完50斤面粉。

但是,通過分批購買達到同樣的效果。

在這個模型下:不管面包廠是丟了錢還是撿到錢,只要生產資料不變、生產效率不變、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那么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轉不會有任何變化,唯一的區別就是期初貨幣與期末貨幣的數量(無非是交易次數的多少)。


由此得出來的結論是:所謂的經濟增長,根本與貨幣投放量無關,而與社會的生產效率、生產資料、價格體系(也就是相對價格)相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喝醉了之后 心里是黑夜的樣子 滿屏的你的好看的眼睛 我是忘了我們的曾經 原來我第一次喝醉 想的不是喜馬拉雅的雪山 ...
    四喜壬閱讀 180評論 0 0
  • 昨晚和父母一起同父親的一個遠方表哥吃飯,我稱為表伯,席間自然離不開各種有關孩子的話題,父親詢問表伯,表伯的兒子G的...
    勺子調羹盆閱讀 271評論 0 2
  • 前言 趁著這幾天比較清閑就了解了一下Kotlin,Google在2017年就已經推出Kotlin作為Android...
    zskingking閱讀 1,180評論 4 12
  • 今天馬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首詩《瓶賦》,故事講的是這首詩的作者柳宗元想做怎么樣的人?所以馬老師就讓我們想一想我們要成為...
    沙曼彤閱讀 424評論 0 0
  • 0你好。我是AlphaGo。 1聽說,你們在組織一場我和你們人類頂尖高手柯潔的比賽。現在已經下了兩盤。第一場的結果...
    oulan閱讀 22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