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知道有雞蛋灌餅這種食物,直到今天才發現還有雞蛋餅這樣的做法。兩種做法所用的內部餡料其實差不多,無非是雞蛋,刷醬,火腿片,菜葉,但外面包裹的那層餅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沈陽酒店樓下每天都會有四家小攤賣雞蛋灌餅或者雞蛋餅,冬天會收攤早點,夏天貌似到了上午十點仍舊有一兩家堅守在那。來沈陽過夜的時候,只要有時間,我總會在早晨八點鐘左右下樓,出門右轉到星巴克買一杯咖啡,然后走回來到酒店對面買一個雞蛋灌餅,然后一起帶到酒店房間里面吃掉。其實我也曾經考慮過是不是比較合適合理的路徑應該是先下樓,路對面買個雞蛋灌餅,然后拿著走到星巴克,買杯咖啡,坐里面吃完然后走回來,后來我覺得那樣不大好,一個是那個星巴克臨馬路,因此沒有露天座位,雞蛋灌餅總會冒出一些略微刺激性的味道,并且很容易就會彌漫到整個星巴克的房間里。
我記得幾年前在大連也買過雞蛋灌餅,但那里只有薄脆,而沈陽這還有油條可以加,我嘗試過一次夾油條的,但因為油條只要放冷就會變的軟并且難以嚼動,我后面幾次就還是換回了薄脆。沈陽的醬料也會備兩種,一種是黑黃色的,一種是暗紅色的帶辣味的醬,應該就是吃韓國燒烤的時候見到的那種醬。
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樣下樓后出門右轉,走到星巴克買了杯咖啡,然后走回來到酒店對面,隨便找了家沒人排隊的,攤主立刻招呼我,問:醬要辣的還是不辣的?我說要辣的,他不知道從哪變出了一個塑料袋包裹的比一個土豆大不了多少的面團,然后掏出來放鐵板上,用個小鏟子一點點的按壓,攤薄,這時我才發現,這不是我之前吃的那種,我看了看招牌,上面寫著:雞蛋餅。后面的做法都相同了。吃起來的時候覺得也不錯,面餅多了些韌性。
在西安的時候很少見到,也許因為這本身是屬于更北方的食物,要我來說應該起源于東三省,也許因為西安本身就有數量龐大的各種小吃。記憶中,我在西安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有住校的學生需要一日三餐,走讀的學生在家也未必能在家吃的上早餐,于是每天早中晚的學校門口總會有幾個擺攤設點的賣各種小吃或者盒飯。多是傳統小吃,雞蛋灌餅只見到過一次。
記得那是個很冷的四月份,氣候有些反常,那年的一月份在西安旁邊的咸陽市剛發生了一次5。3級的地震,而到了四月份溫度竟然還是那么低,那天傍晚下了最后一節課,我走出校門,天空竟然飄起了雪花,我自然就聯想到了那年一月份在距離西安一百多公里的咸陽市發生的地震,那天我們正在上英語課,在不經意間我們坐在座位上感到了課桌的晃動,也就那么幾秒鐘,這個就是我對于地震的唯一感受了,但隨后我們住校的學生每天晚上要到教室的課桌上睡覺,晚自習也取消了,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天,到那個學期的結束,每天二十多個人在一個大教室里把所有的課桌拼在一起,然后或坐或躺,聊天到漸漸睡著,倒是讓我對這次地震記憶深刻。
還是說到那次見到雞蛋灌餅,上了一下午的課讓我覺得有些餓,下起了雪,我身上的衣服卻已經換成了春裝,于是開始覺得冷,于是我不愿意走太遠去吃東西,西安每到下雨下雪的時候,走在路上總會在褲腿上留下不少泥點,還有就是學校附近的人行道上的地磚,當你走在上面必須要提防著那塊突然會陷下去一點,然后濺出的泥水讓你的鞋跟褲子全部臟掉。于是我站在學校的大門口開始打量著幾家擺攤賣小吃的,琢磨著最近哪家被我光顧的次數不那么多,突然我看到一個很小的架在一輛三輪車上的小攤,帶著個玻璃框架的罩子,中間一塊黑色的圓形鐵板,四周擺滿了食材。
我忘記是否上面寫過招牌或者名字了,我確定這家從來沒有出現過,于是我走了過去,攤主立刻迎著我微笑著說:來個雞蛋灌餅?我點了點頭。于是他迅速緊了一下他那條半黑的圍裙,然后拿一個長柄圓勺從一個盆里面舀了一大勺白色的液體面糊,熟練的順時針撒在那個用來加熱的黑色鐵盤上,我也不知道那個鐵盤底下燒的是煤氣還是木炭,反正沒有看到黑煙。白色的面糊在鐵盤上被攤成一個圓形,攤主又拿出一個生雞蛋,在鐵盤邊輕磕一下,把雞蛋殼里面的蛋清和蛋黃打在面糊中間。而后換一把木頭刮子,將雞蛋在面糊上刮勻,因為受熱,雞蛋冒了泡,并且迅速凝固,顏色也開始呈金黃色。攤主拿起旁邊一個塑料敞口瓶中的小刷子蘸了點黑黃色的醬料,朝面糊上抹了抹。放下刷子,又抓了把切碎的蔥花撒了上去,下來是拿出一個雙匯火腿腸,從中間切開,也放在了面糊上,然后抓了把已經煮熟了的土豆絲鋪在了面糊上,這幾個動作中間沒有間隔,很快很熟練,我剛想了一下會不會面糊被鐵板烤糊,香氣就已經散發出來讓我什么也不想只是直直的盯著那個雞蛋灌餅了。
最后是拿了幾個油炸的薄脆,我想那東西也是用面炸出來的,放在中間,另換一個小鐵鏟,熟練的在面糊四周鏟了幾下,已經凝固的面糊就脫離了鐵板,不再粘在上面了。再用那個小鐵鏟把面餅包裹好,扯一張油紙抱著遞給了我。我給了錢,然后捧著這個雞蛋灌餅,在這之前我從未吃過這個食物,我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味道,那個餅很軟,而里面竟然會包著薄脆那樣的東西,還有醬料跟蔥混合在一起稍微有點刺激的味道,土豆絲看起來煮的時候是放了佐料的,雞蛋已經完全滲入了面餅中,使得面餅的顏色變的金黃。
說實話我早已經忘記了當年吃下第一口,或者第二口后的味道究竟是什么,我只記得還沒有走到宿舍,那個餅就已經被我吃完了,然后扔掉了油紙,回去喝了杯水。我唯一記起來的是在那個寒冷的春天里它為我帶來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