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悶熱,給您切個西瓜。剛從井水里提出來的西瓜,吃著,涼快。我給您講個十一年前的故事,故事講完了,這西瓜也吃完了。——序
今村的老規矩,有三種墳墓不能立碑。一是早夭的孩子;二是無后的老人;三是不潔的女人。
安山是今村的墳山,上面埋葬了幾代的今村人。這些大大小小的墳丘加起來已有上百個,大多位于山腰與山頂處。按照村里老人的說法,山腰與山頂的地勢好,視野開闊,能看到今村的全貌,人死了也能守護著村里的子孫后代。
安山腳下靠近馬路的地方,有一座小小的孤墳。墳上青草約有半人高,墳前沒有墓碑,一棵歪脖子棗樹長在墳墓的左側,算是給這座孤墳留了點標記。墳頭野草里,依稀見有紙錢花圈的痕跡。
這座無名的墳在村里卻是很名氣。墓的主人叫菁菁,是村里第一個女大學生,死時年僅二十三歲。零零后的孩子們可能沒有聽說過,八五后的那批人,卻是在她的名字里度過了讀書生涯。
考上大學的那年,一向老實巴交,不出風頭的菁菁父母在祠堂里擺了十桌酒席,桌桌十個菜,寓意著十全十美。那天連同老人孩子,全村五十八個人都出席了菁菁的升學宴。村里的長輩握著菁菁的手,語重心長地囑咐她,好好讀書,替村里的人爭口氣。
那個年代的農村人認定了一個觀念,大學是一座龍門。菁菁考上了大學,便能鯉魚成龍,日后前程似錦。
菁菁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大學四年依靠獎學金與家教兼職,付了學費與生活費。過年的時候還給父母包了六百的紅包,那個數目是她父親在鎮里上班一個月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