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自控力還算不錯的人,無論從自覺程度或者事情跟進的進度,都會比較及時,因為這些對于追求完美的人來說,是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所有的人都是具有惰性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富蘭克林那樣,也很少有人能像曾國藩那樣要求自己,所以我們多數人是平庸的,居于中位數的水平。
拖延癥離自己有多近?有很多書是講述關于拖延癥的,我一本也沒有看過,但不斷的會從廣播或者其他節目里聽到,而且這種書的市場似乎不壞,我想原因大概是每個人都想對自己有所要求,期許自己能夠提高效率,加速進步,讓自己行動起來。我沒具體調查過,但想來效果估計不太好,因為書是一本接一本的出,我們依舊如昨日。拖延癥其實時時刻刻都身邊,原本昨日的讀書計劃沒有完成就是拖延,原本的工作計劃昨天也沒有完成也是拖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要不然也不會有那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然而,當時間到了明日之后的明日的時候,心中也不免多了許多的悔恨和遺憾,不免情緒上多了幾分憂傷和哀怨。拖延癥真的是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包圍著我們。
拖延癥會讓我怎樣?周末的計劃沒有完成,周一的計劃沒有做。昨晚睡覺的時候內心其實很不安,因為,這兩天我丟下了很多事情,包括讀書,包括簡書,這些我原本以為可以堅持每天做的事情就被間斷了,而習慣的養成也就這樣被拖了又拖。同時,拖延癥意味著很多事情要延遲,而延遲帶來了太大的不確定性,延遲讓計劃變得支離破碎,讓進步變得再次遙遠,也讓內心充滿了惶恐。
拖延癥能否克服?這是一個我很想有答案的問題。我只有努力的做好自控,爭取每天每月每個季度做好計劃并按時完成,雖然這難免有一點強迫,但早期卻不得不這么做。再學習一些克服的方法,希望能起到作用。但,我想最重要一個技巧可能是,把下一刻想做的事情推遲,先完成當下的計劃,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不易,我曾試驗過很多次均以失敗告終。
人的痛苦之處就在于我們知道自己的短處,卻時常視而不見或者無能為力,于是當機會擦肩而過的時候,留給我們無限的空白感,這空白就像我們在夢中走到了一片廣袤之地,獲得了無與倫比的自由,但分不清楚東南西北,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出路在何方,于是自由的快感頓然消失,留下了無盡的惆悵和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