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記得很小的時候,對什么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要嘗試一番。
有一天,我對我那親愛的奶奶說:“今天中午我來炒菜吧!”
奶奶笑著說:“好啊,我的小孫女都會炒菜了,那今天中午的菜就由你來炒了。”
我歡喜極了,想起馬上就要大展身手,親自嘗試一番炒菜了,就覺得有無窮味趣和期盼。
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我還沒炒,奶奶就拿起鍋啪嗒啪嗒的,把菜給炒完了。
我看著她,一臉委屈的問道:“不是說讓我來炒嗎?你怎么這么快就炒完了......”
原因無非是,我太小了,奶奶怕我不會炒,她活兒多,等不急讓我來炒。等下炒了半天,炒出來的菜不能吃,可就麻煩了。她可是要快快炒完菜,吃完飯去干農活呢!
所以啊,當時那一聲:“奶奶,今天中午我來炒菜吧!”純屬孩子氣的小把戲,當不了真。
故,從小到大,幾乎沒怎么炒過菜。
如此這般的備受“寵愛”,導致我至今都不太會炒菜。
二、
但出門在外,又是自己一個人,總不能天天吃快餐。炒菜做飯,總是避免不了的。可我偏又有一點兒“慵懶”的壞習慣,不會炒,也懶得去網上查。這菜到底該怎么炒?全憑兒時在一帝看奶奶炒菜時的那一點兒記憶。
——沒錯,我是憑著記憶來炒菜的。
是先放油,還是先放鹽,要不要加水,要不要蓋鍋,要不要加別的什么佐料......這些都是從腦海里自行挖出來的,并非來自網上教程或菜譜。
有時候,運氣好,炒出來的菜尚算好吃,心里就格外的歡喜。有時候,運氣不佳,炒出來的實在難以下咽。不過,自己炒的菜,再難吃也是吃得下去的。不吃,沒菜可吃嘛。
今晚讀到一篇關于“炒青菜”的文章,一讀才發現,不妙??!
——原來在炒青菜這件小事上,我竟犯了大錯。
三、
這文章里說,炒青菜須用葷油,慎用醬油,不宜蓋鍋。
可這三大忌,我竟一一犯了!
我炒青菜,用的油是超市買的花生油和調和油;自己炒菜的技術不過關,為了讓菜更有味道些,希望它看上去不那么慘白慘白的,故,每次炒都必放醬油——而且是放很多; 天生不喜歡吃生菜,無論炒什么菜都喜歡往死里炒,不蓋鍋?那簡直天方夜譚,不僅蓋鍋而且必然要蓋得很久......
于是,每每看到自己炒的菜,再對比奶奶和伯母她們炒的菜,總覺得自己炒得太有“個性”了。它們長得和別人盤子里的,完全不是一個模樣兒。
有時候,也會思索:何以她們炒出來的青菜,顏色如此鮮艷,且分外清香美味?我炒出來的卻為何又黑又爛熟?個性雖個性,但未免也太不像一盤青菜了!活像一盤“死菜”。
今天,真相終于大白了。
——只不過,它是由一篇文章給揭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