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一些人,雖然上一秒還在一起吃喝,一起玩樂,相處的和諧融洽的,但是下一秒就會各自回家,從此各奔天涯。而這個結果,可能在一開始就已經預料到了。
一
媛姐原本在一家教育機構的總部做助理,可是半個月前突然離職了,我是前兩天才知道的。她離開的時候,經理說了很多挽留的話。
“我覺得你現在干的挺好的啊,為什么要離職呀”
“是的,我是干的挺好的,但是我并不喜歡這份工作,之所以好好干,是因為既然做了我就必須做好,這是我的原則”
“你知道總部其他領導都是非常看好你的,所以才會讓你主持年會”
“我知道領導們都挺看好我的,我也知道領導給了我很多機會,但是我就是覺得我不喜歡這樣的工作”
后來她成功離職了。她說她真的太累了,而且感覺這份工作自己并不適合,這也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
二
我之前也在那家機構呆過一個月,所以媛姐所說的這些,我都是可以理解的。
總部環境也挺好的,在一所大學的科技園內,氛圍非常符合教育機構。入職后在總部培訓七天,看到了很多總部的中高層,也深入的了解了企業文化。
在培訓的時候,其中一個經理在講企業發展的時候,生動地給我們講了他們企業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聽的聽動容的,但是當他講到企業明天的營業額目標是1000萬時,我們下面相互看了看,然后撇著嘴聳聳肩。
我們都覺得這就是癡人說夢,吹牛。因為在總部培訓的這幾天,我們在制度體驗上并不是很美好。
具體的就不細說了,反正就是一種感慨,一群搞教育的人用教育者的方式去做管理,同為教育工作者的員工會很壓抑。
后來在我離職后,跟同樣在另一家教育機構工作的達哥聊到這件事了,他說:“真的挺羨慕你現在的,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規律的生活著”
我說:你現在在機構不是也做的風生水起嘛。
他說:“那不一樣,雖然我現在跟這幫人相處的也挺好的,但是就是覺得跟他們就不是一路人,最終是走不到一起去的。”
原來,有些人從開始相遇,雖然相處很融洽,卻已經知道最終是走不到一起的。
就像我們面對一些追求時候,對方很熱烈,我們也很感動,但在心底里就是認為:Ta雖然很好,但卻不是適合我的那個。因為一開始我就心里就很清楚,最后兩個人是走不到一起的。
三
因為走不到一起,師范專業的我,離開了教育,進入了一家新媒體公司。
湊巧的是,我剛入公司不久正好趕上公司選拔儲備人才培養,我有幸被經理推出去參加演講分享。
在第一次演講的時候,有一個業務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故事,讓我觸動很深。
他說他剛畢業的時候也是做銷售,第一次簽了一個不到三千塊錢的單子,心里就像樂開花了一樣,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年度目標是爭取實現十萬的簽單,結果最后還是沒有實現,他覺得十萬對他來說真的太遙遠了。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離開了那家公司,到了這里,還是做銷售。這次同樣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實現十萬的簽單。
他把十萬的任務分成小塊兒,再對應分配到將要拜訪的客戶上,想通過這樣的小目標去讓這個十萬的簽單夢想實現。
最終的結果就是,才入職八個月,他就已經實現了一百零八萬的簽單,最終年終完成了一百四十五萬。
后來BOSS在總結分享上說,公司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他希望未來十年,能實現全年十個億的營業額。
不知道為什么,當時沒有人唏噓,也沒有人質疑,所有人都很篤定。我們相信的不是BOSS的人格魅力,我們相信的是我們這七十多個個體加在一起,有十個億的可能。
充滿無限可能,比看得到的收獲更激動人心。
四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去遇到那個篤定的人的,雖然也遇到過一些人是相處很好,也很有話聊,但我們很清楚,和他們終究是走不到一起的。
明知道結果還要繼續去好好做,不是我們虛偽,也不是想去改變些什么,而是即使知道了要離開的結果,我們也要努力的去好應該做到的職責。
當有一天,我們偶然拾起這段過往,即便沒有什么刻骨銘心,但也會有一個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