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哪一年開始,每到這個季節,我的家鄉名字都會在網絡電視各種新聞中上榜,然而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
小霾轉大霾,大霾轉重霾。
12月19日。早起出門,四下灰蒙蒙霧茫茫,能見度低于二十米。驅車上路,技術本就不佳,于是很自覺地開了低速。然而單位在開發區,越往郊外霧霾越重,路兩旁的荒涼田野似乎綿延不絕,看不見交通信號燈,只看得見車燈點點,行人縹緲。車就如游蕩在蒼茫海上的一葉孤舟,浸在漫無邊際的虛無里,視野好像盲了一樣。到半路,心里越發沒底,只好開了導航。是的,從家到公司走過無數回的路,我居然用了導航,這說起來就像一個笑話。
下午時,陽光若隱若現,霧霾淡了幾層,還以為就此霾消霧散暢通無阻,不成想四五點鐘老天突然反悔,臉色又垮了下來,霧霾突然加重,較之早上情形有過之無不及。
夜色降臨霧霾彌漫,再加上晚高峰,只好棄車搭公交,然而在單位門口的公交站牌下原地不動活生生吸霾十幾分鐘,都等不到一輛為我們停下來的公交,索性決定,與同事一起步行。
在能見度大約不足十米的迷霧中步行顯然也是一件有危險性的事,于是我們兩人打開手機的手電功能,一前一后方向,盡管深霾之中只有那么一丟丟微弱的光,好歹也算有作用。
步行約半小時,體力消耗之下呼吸加重,感覺無數顆粒粉塵爭先恐后鉆入鼻腔,喉嚨微微發嗆,不時咳嗽。深冬夜色來得早,路燈在霾中挺立,發著橘色的光,像是用了模糊美化的濾鏡,然而此時并無美感,只叫人有一陣陣懷疑世界末日將要來臨的恐慌。
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2003年的非典。那時大街上遍布白色口罩,森嚴的體溫測量站,空蕩蕩的公車,商場,大門緊閉的網吧,小店,空氣里彌漫著人們談非色變的恐慌。霧霾的影響也許并不像非典那般立竿見影,但是呼吸相關,誰又能保證它沒有偷偷潛入你的發膚血液,在你的身體里種下毒種?
看著在單位門口等待公交時拍下的照片,有如災難電影里的畫面。各種防霾除霾的器具層出不窮,當我在同學群里看到一種叫做移動肺保的東西時,我在想,若干年前那些科幻小說里寫的那種地球被污染,人人都住在特殊玻璃房子中,出行要戴防毒面具的情景,居然要變成真的了。
只希望我的這些照片,僅能夠作為我們今人對此時經歷的烙印,只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后,對于霧霾只有遙遠的模糊記憶,未來的他們,能夠享有更好更美的藍天。
也希望我們對于一場又一場霧霾的消除,不只是寄托于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