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孤獨,而是選擇。

文/磊少

人這一生當中,可以說都在面臨選擇與被選擇,因為選擇本身就是雙面的,而選擇面則無窮無盡,大到生死,小到早上睜眼閉眼。應該說,人都是因為選擇而存在,然后為了有更好的選擇,去努力奮斗爭取。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我們每天做的選擇,要么很智慧,要么和魯莽,抑或無所謂。但都可以歸結為一點,做選擇。面臨選擇的多少,其實可以不用去具體衡量,關鍵在于我們處于做選擇前的那些思慮。

換言之,到底是學識淵博的人更容易選擇還是孤陋寡聞者更容易選擇。其實,答案無定數。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你知道的越多,你做選擇會更優質。因為你可以瞬間調動大腦的知識儲備和各種零散記憶,然后做一個最優質的選擇。那是不是說,一無所知者,就無法做選擇了,也不盡然。但如果放到同一個條件下,我還是相信前者更容易做出最優解。

經常有各種段子調侃,人哪有什么選擇困難癥,無非都是窮。此處的窮,當然就是說沒錢。但我想再寬泛定義下,這個窮,除了沒錢外,還可以說是因為思維窮。腦子空空如也,無知識儲備,不知優劣,也不知高貴卑賤,又怎么可能做出最優的選擇呢?而說到沒錢的窮,雖然粗暴簡單,但事實也是如此,一個高富帥和一個屌絲,在面臨同一款車的時候,你覺得哪個更容易做出選擇呢?答案毋庸置疑。

很多暴發戶說讀書無用,我覺得極其錯誤。大致他們思考出發點就是,你讀書再好有什么用,不還是沒我有錢。這個問題,很現實。但我不贊成,沒讀書和讀過書的人,思維方式肯定存在極大差異,所以當面臨同一個選擇的時候,結果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假想一個極端情況,一個沒讀書的人,很有錢,但如果讓其擔任國家政府部門要職,后果不堪設想。因為他壓根不知道何謂最優選擇。

事實上,不管我們學到了什么,或者經歷了什么,其實說到底都是為了當我們面臨重大抉擇時候,可以讓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的學識,我們的閱歷,都會成為我們做選擇時候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東西作為支撐,那么選擇結果是否好壞,也就無從談起了。

選擇,從來都不會是單一因素決定,多半都是綜合因素,經過大腦加工后的產物。就像,在你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經做了很多選擇。最先的選擇就是,我看還是不看。在看的過程當中,你又會選擇,我是仔細看,還是走馬觀花看。看完之后,你又會選擇,我是分享還是不分享,如此等等。

所以,你會如何選擇?為了你的最優選擇,你又會作何選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