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國迎來大范圍降溫……“六點一到,我慵懶地起床,習慣性地打開pad聽晨間新聞。又是寒冷的一天,可屋外明明陽光明媚。
“嘿,有敬業福嗎?我就缺這一張了!”昨天,似乎朋友圈的所有人都在為集福而打開了話匣子,甚至是多年未見的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紛紛發來消息求助。有意思的是,我也被拉進了一個群里,只為了集福。由于對某寶此次活動的好奇,我也順勢開啟了集?;顒印_^半,我才意識到,這是要過年了呀??墒牵覀兊哪晡度ツ膬毫藚??
還記得,你小時候是怎么過年的嗎?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會在除夕前一天采購全所有的食材,親自殺雞殺鴨,將筍干、黑木耳提前泡在水中,做好一切準備工序。除夕那天一大早,母親便已在廚房忙活了起來,而當我嗷嗷喊著肚子餓而不得不起床的時候,廚房早就煙霧繚繞,好似仙境一般。
紅燒肉正在大鐵鍋里噗噗滋著油、大閘蟹在蒸鍋里安安靜靜地紅著臉、灶臺下的火堆里榆樹枝正悠悠地飄出大自然的香氣……小小的廚房,在這一刻成了美食的天堂,如果我帶你進入這間屋子,你一定會倍感溫暖和幸福。這樣的廚房也正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因為只有在那幾天,我才能肆意地在母親腳邊轉悠,不停地問東問西,而小屁孩兒的那點心思早就被母親猜透。不一會兒,一碗盛著紅燒肉、茶葉蛋、大明蝦的飯碗便出現在了我眼前。母親企圖用這碗豐盛的食物堵上我喋喋不休的嘴,當然,豈止一碗就能打發我?吃飽了的我,依舊喋喋不休,唱著歌兒和母親嘎三胡。
中午左右,母親基本已將所有菜都裝盤,雞、鴨、魚、蝦、豬蹄、五花肉、羊肉、牛肉等至10樣。12點左右,所有菜擺上前廳那張充滿年代感的八仙桌,圍著桌邊放著三把長椅,正對著南大門放上兩個燭臺,八仙桌的三邊各擺上12只酒盅和12副筷子,每只酒盅里斟上一點白酒,點上燭臺,祭祖便開始了。而我和母親便坐在角落折紙錢,時不時地母親嘴里還振振有詞,說是在和祖先們祈愿,希望新的一年全家人平平安安,萬事順心。平日里從不信奉任何神明的我,在此時,卻是我一年中最虔誠的時候,也學著母親在心里默默祈愿。
酒過三巡,大概也就到了3點左右,空紙箱早已被我們折的“金元寶”填滿,此時,母親就會讓我把菜都端回廚房,接下來是我又喜歡又皺眉的環節----燒紙錢。母親會拿出兩個“老古董”,我也不知這兩只家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在家里的,只知道它們比我年齡還大,滿身漆黑,已看不出原本的顏色。母親把紙錢點燃后扔進“老古董”中,我們一人負責一只,開始燒“錢”祭祖??粗约盒量嗾哿艘幌挛绲摹彼囆g品“瞬間化為灰燼,不知為何,竟也不覺得可惜,反而內心充滿了敬畏之情。此時也是可以和祖先說些悄悄話的,據說這樣的許愿是最為靈驗的。
母親說”金元寶“燒得越多,祖先們才會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富足快樂,我們在這邊也可以風調雨順。但是五分鐘后,前廳里便彌漫著刺鼻的黑煙,因為大門只能敞開一條縫,所以煙霧散不走,而此時我早已投降,流著眼淚鼻涕,嚷嚷著“受不了”,便徑直跑到屋外去玩耍了。而母親則會虔誠地堅持到最后,待那兩個“老古董”里的火苗完全熄滅,再雙手合十跪下磕三個頭,這祭祖才算結束。
這便是我記憶中的年味兒,每一種氣味都是那么令人記憶深刻,每每回想起來,好似就在昨天。從記事起,每年除夕我都會陪著母親做這些事,一樣不落,隨后,整個家族的人便會陸陸續續趕來,一起圍坐在圓桌邊吃年夜飯。夜幕降臨時,絢爛的煙花、喜氣的紅包、滿桌的麻將……伴隨著歡快的笑聲,一起跨過這不平凡的一夜。
那太陽每天升起又落下,那廚房的蜘蛛網越結越多,那八仙桌上積了一層又一層的灰,那屋里的人越來越少……曾經那只夠得到灶臺邊沿的小孩兒,如今也已長大。
如今的家中,敞亮干凈的廚房只能站得下一個人,整個家中,也只有電視里的小人兒在說著話。我開始初踏入社會,不再像上學時期那樣早早放假。爸媽的工作也越來越忙,幾乎都是在除夕那天才放假,于是便沒有了時間去菜場采購那每年都不變的食材,為了方便,不知從何時起,整雞整鴨豬蹄開始直接在熟食店購買,需要自己燒的,也只有兩盤五分鐘就能出鍋的菜,以前需要用土灶臺燒一下午的紅燒肉,也不知從何時起,在這干凈敞亮的歐式廚房中用高壓鍋竟能在半小時內搞定。
原來,一切從簡了。
但斟酒、燒紙錢、墳頭掃墓依舊沒變,只是我們這一家三口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家族聚會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一年忙到頭,大家都只想窩在溫暖的被窩玩手機搶紅包集福字。也不知從何時起,大街小巷掛滿了“禁放煙花爆竹”的大字標語,人們一邊在朋友圈抱怨著年味沒有了,一邊又在群聊里樂此不疲地搶著一毛錢的紅包。
這社會發展真是快啊,快到一不留神,那混合著各種食物的年味兒,散了。
“今天是中國的小年,讓我們來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慶祝的?”我瞥了一眼時間,呀!上班又要遲到了!隨手合上pad,抓起外套頂著寒風匆忙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