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個高中尖子生刺死班主任的新聞不知被哪位同學轉發到了微信群里。
先是三五個同學討論,聊到了高中時代的老師,后來聊到了高三的學習生活,沉寂了多日的高中同學群便嘰嘰喳喳活躍了起來。
相信大家都有同學群,同學不同,可能有個共同點就是同學群里基本上很少說話。
也是,高中畢業了十來年,每個人都有了各自的學業工作和事業、老婆孩子和家庭,每天不是備考加班和應酬就是家務相夫和教子,哪有閑工夫在群里共敘往日崢嶸歲月。
難得的是,這次群里討論到了大半夜,同學之間竟然沒有無意義的寒暄,多數都是在聊當年的高三生活。
有人洋洋得意,考入理想的大學現在從事著喜歡的行業;有人揚眉吐氣,雖然時運不濟的落榜,也偶然得到了另辟蹊徑的機遇;有人垂頭喪氣,后悔填錯了志愿,后悔沒有復讀……
不管是樂得其所還是感嘆唏噓,大家都無限懷念那年高三,充滿了回憶。
— 1 —
十八歲的年紀,風華正茂的青春,羞澀的的荷爾蒙和一腔熱血的抱負都發生在高三。
每天黎明就會從被窩里爬起來,食堂買份包子豆漿就奔進掛著高考倒計時的教室,朗朗早讀。每天十節課,幾套試卷不在話下,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高三那年背的出《離騷》和《洛神賦》,寫的出解析幾何三角函數,畫得出世界洋流分布,古代大事件的時間軸倒背如流,牛頓定律用起來得心應手,也知道細胞的質壁分離,能流利默出元素周期表,也能分析經濟峰會的意義……
高三那年的友情最真摯,好閨蜜連去廁所都要一起,好基友可以躲在宿舍門后同抽一根煙;學習上你爭我趕,球場上互相廝殺;
那些年一起犯過的花癡,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
高三那年懵懂的愛情最美好,每天路過教室的期待、折成紙飛機的情書、老師碰巧點名的起哄,仿佛都歷歷在目;
借書借作業的理由,晚自習后的牽手,為了同一個城市的努力……
這些在今天都是回憶里的奢侈品,讓你只能遠觀,卻觸碰不得。
— 2 —
回首凝望那年高三,也是有太多的遺憾。
也許你可以努把力,多背一本單詞,多做幾套試卷,爭取考個985,而不是本地的普通二本;
也許你可以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報考遠方城市自己喜歡的專業,獨自背著行李,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車而暢想未來、意氣風發;
也許你可以鼓起勇氣,捅破那層薄如蟬翼的窗戶紙,深情告白自己暗戀多年的女孩,拉上她的手腕在晚間的操場上走兩圈;
……
誠然,有太多的也許,只是你當時沒有去做,現在卻再也沒有機會了去做了。正是有了些許的遺憾,才構成了那年高三的忘返流連。
— 3 —
高三那年盡是努力和拼搏。
教學樓的標語,班級的黑板報,書桌上刻著的某某大學每天都在提醒你要努力;
父母的期盼,老師的教誨,月考的排名甚至滴答的時鐘都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要加油。
高三那年也是艱辛和勞累。
堆積成山的復習書籍資料,圈圈點點的模擬試卷是你不放棄的點滴;
披星戴月,爭分奪秒是常態,即使是汗水也擲地有聲。
高三那年少不了離別和祝福。
繁花落盡之情抵不過同窗的各奔東西,那一年我們都明白哪怕促膝長談也會感傷,千言萬語不如互道安祥。
— 4 —
絞盡腦汁解不出來的方程,批評過被你懷恨在心的物理老師,隔壁班梳著馬尾辮的女孩,以及書寫過心情的日記本……在現在或將來的某一天浮現在你的腦海,只是那些荏苒的時光卻再也回不去了。
盡管充滿了懷念和遺憾,但是往日不再,生活還得繼續。
往事就像佐料,能使生活的味道更豐富,卻做不了主食,解決不了饑和渴,或許吃多了還會上火。
智者對于津津樂道的高三,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在學業上發憤圖強或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蒸蒸日上。
可能我們當中有些每每念此,后悔遺憾怨天尤人,沉浸感嘆,聊以慰藉,類于間歇性躊躇滿志,卻也無動于衷。
比起回憶本身,更多的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改變。
青青芳草地,幽香梔子花,高三那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艱辛的不是學習,不是作業,也不是起早貪黑,而是明知道有困難有壓力卻依然迎難而上,克服孤獨和無助,無畏的走向前。
高三如此,當下亦如此!
— End —
九月在野,取自《詩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堅持讀書,認真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