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貝小魚
對于學習外語這一點,我想很多人都會遇到各種誤區,而有的時候,我們明明進去了誤區卻還不愿意出來,這也就是為什么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提高很慢,或者說不能夠提高的主要原因所在,究竟有哪些誤區呢?
我來給大家分解一下:
誤區一:好老師就能教好?
每當我們聽到別人“嗚哩哇啦”地說這種“鳥語”的時候,不乏很多人投一個鐘羨慕的眼神,甚至有些“垂涎”。但是,話說回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去學這個語言,有的人是真的很難把英語學會。英語的本質是一門語言,語言就需要溝通,去和別人說,然而,你是不是真的去練習了?開口說了?害怕錯?那一準沒門兒,就如同孩子,父母教的錯,你學會的也是錯的。
好老師未必能帶出來你,他背后付出的你或許并不知道,甚至也沒想過,只有自己下了苦功夫,才是開始的訣竅。
真正的成長,還是需要自己練習!
誤區二:學費貴就一定好?
現在社會上各種語言類的培訓機構可謂琳瑯滿目,各種“三天開口,五天學會,十天能干啥啥的”。停!你需要冷靜去看這個問題,行業內有一家培訓機構的費用貴的要命,我有一個學員,國內某公司的高管,一年交給這家機構8萬多,后來還是在我這個小灶上吃的“飽飽的”。適合自己的,那你真正當學生看的才是王道。別聽那些做銷售的吹牛、忽悠你。
沒錯,貴的學費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適合你的,一樣是在浪費,這樣的投資毫無意義,還不出國走走,受到打擊了,或許你學習的動力也就真的來了,這個時候,厚著臉皮也會想著把英語學好。
好的平臺,需要你準備好,加足馬力,深入挖掘老師的財富,不停地問,求指導,才是王道。
誤區三:集訓營能幫助你?
考研的很多學子,出國留學的很多“有錢人”,高中的各種“夏令營”的學員們,該醒醒了。你英語學不好的原因,或許就在這里。不排除有些集訓營的確對學習有幫助,但大多數,恐怕枉然!就如同我們從咿呀學語到滾瓜爛熟的過程,是爸媽帶著我們一句句練出來的。英語也是一樣,集訓營是個大鍋粥,想喝好湯,還是小火慢煨,越熬越香!
沒有適合對路的方法,沒有準對你的個性出來的“診療方案”都是假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中間,需要的是堅強的毅力,不斷的努力,如同中文,天天練,日日學,最終,搞定。
對自己路子的,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誤區四:考試好了就會了?
這句話恐怕從本質上就是個偽命題。書上學來終覺淺,覺知此事須躬行,這是不變的道理。想為己所用,就必須自己把身子扎進去,一點點積累。當然,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這樣的國度,沒有辦法徹底忽略掉考試,但是,歸根結底,考試只是一個測試手段,即便你過了,也未必能會用。我身邊有很多留學回來的人,英語一開口,就徹底回到了“祖國”,又有何用?
脫離考試的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你的目的是學會東西,真才實學是在這個社會立身的根本,即便考試不通過,但你掌握了技能,一樣很棒。
實踐的操作能力是無可取代的真材實料,掌握技能是根本的落腳點(當然不否定必要的考試。)。
誤區五:別人學我也學?
英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曾經列舉過《101個學習英語的理由》,這些里面一定有自己需要學英語的理由,但是并非應該隨波逐流,現在學英語的人已經很多了,我們完全可以劍走偏鋒,學學其他的語言,比如小語種,現在也很需要!如果真的餓發現自己不適合學英語,就勇敢的放棄,學學自己喜歡的語言,也有可能發現自己的其他優勢所在。
大趨勢已經決定我們需要在這中間做出自己的選擇,但這絕不是“獨木橋”,學英語是為了發現自己的優勢,其他技能也同樣。不要為了學而學,而它的本質意義,是溝通。
劍走偏鋒未嘗不是另外一種選擇,找到自身優勢方是重點。
誤區六:記很多單詞就會了?
沒錯,萬丈高樓平地起!語言學習要單詞!這個邏輯本身并沒有錯誤,但是別忘記一點,單詞只是構建語言體系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東西進行有機地關聯,否則也只是幾個單詞!單詞識記過程是了解基礎的積累過程,隱藏在背后的概念是,我是否會用?!單詞在不激活的狀態下和一臺沒有拆封的冰箱一樣是一個物件,而不是一臺冰箱。理論認為,我們只要掌握3000個單詞就可以通行世界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要“有機關聯”。
任何思想的碰撞都需要在邏輯關聯的過程中產生火花,才會產生價值,語言也是同理。
跳動的文字就如同鋼琴的鍵盤一樣,沒有敲擊,一樣是安靜的擺放。
留下自己的聲音,讓語言發力,需要做的,是讓自己有關聯內容的能力。
誤區七:語法就是一切?
多少年來,我們國人學英語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學語法方面。時間上的語法書也是層出不窮,琳瑯滿目,各種理論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在學漢語的時候,我印象中只有小學五年級的兩節課是學漢語語法的。而學英語的過程,我們恰恰弄反了,應該從語言中提煉與語法相關的內容,而不是本末倒置。假設我們在和老外聊天的過程中,有語法錯誤,但實際上他是可以懂得,因為都是人類,人類的最大優勢就是在于智商很高,即使是猜,也可以搞定。
語法的好壞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語言的本質結構和內在關聯,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從學習的過程中總結語法的知識和規律,讓它變的輕松一點。
沒有思考的學習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沒有總結的成長是枉費心機的過程!
誤區八:太在意沒有人陪練?
大多數以外教為主題的培訓機構都會有這么一句宣傳語:“我們提供純外教語言環境,幾天開口”。是,理論上,這個并沒有錯,但請不要忽略一點,我們找老外學習的目的是未來了解真正的Native Speaker的表達過程,是如何應用這些語言的,看深入點就是,我們想知道語言的原本過程,如果這樣說,比較容易明白的,那么,原版的教材和書籍一樣是我們掌握一手資源的渠道和方法,自己是否真的努力尋找并探索了?例如,看過多少英文的原版雜志?讀過幾本英文原版的暢銷書?
語言一定有規律,走到哪,表達的東西都是堔植于自身思想中的精髓,如果,本身沒有深度,即使深置海底,依然膚淺。
好的陪襯如同錦上添花,倘若花艷無比,依舊黯然失色!
誤區九:想馬上見到效果?
外語的本質是一項技能,掌握技能就需要不斷地嘗試和磨煉。唯有歷經千錘百煉,才有機會大放異彩。就如同被人頂禮膜拜的大佛一樣,沒有經過萬般雕琢,豈能如此?只要功夫下到了,水滴自然穿石。別期待著今天報名學習班,下周就能騰云駕霧一個筋斗云便可十萬八千里。誒,醒醒,那是在拍電視劇好嗎?
農家春種秋收,需要經歷雨的沖刷、夏的炙烤。學習也是一樣,積累點滴。百川入海,方成其大。
不忍默默無聞,難面陣陣掌聲。
誤區十:給你資料就可以?
應該感謝那些分享給你學習資料的人,人家給你提供了可能學會的機會。不過,請記住,那只是開始。一切的行為及結果,都需要你操作、練習、總結、不斷學。
世界上最長的路是原地踏步!
機會垂青的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別怪我沒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