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在讀《白說》時,里面涵蓋了教育、學校、社會、國家等等方面的言說,范圍之廣,并不是一篇書感便可以說清,所以我選擇了幸福這個話題來展開講述,下面便是我的書感。
1 ? ?幸福的定義
有一天在家里吃飯,我嘗了幾口就說不好吃,原本以為我媽會罵我,但那天她卻一反常態地跟我說,在她小的時候,家里每頓要是能吃到幾塊肉都是一種幸福和奢望,但現在卻不同了,肉已經不再是奢侈品的存在。
以前我上小學時,每天上學父母要是能給個五角錢做零花,那一天整個人都是高興的,但后來我自己開始工作,發現即使每月有幾千元的工資,高興也僅僅只是在看到銀行發來短信的幾秒間。
其實回頭看看,你會發現肉還是那塊肉,錢還是那種錢,它們都沒變,但人的幸福感卻不再如以前般那樣容易得到滿足。
2 ? ?幸福的基礎和依靠:物質與情感
在《白說》里有這樣一段描述: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
在我父母那個年代,平常人家家里都會有幾個兄弟姐妹,如果家境不夠富足,基本上每日于他們而言,溫飽成為了這個一家人每日的主題,只要保證不風餐露宿,他們便已經感到滿足和幸福。
但到了我這一代,父母已經能夠為我提供很好的生活保障,基本上不去貪求,物質已經得到基本滿足,但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父母其實都沒得到很好的教育,這使得他們在教育子女這個問題上缺乏一種正確的理解和做法。
我覺得我還算幸運,家中并沒有“強權”,但在工作之前我與父母一直處于一種時刻會僵化和爆發的情況,特別是在大學時期,因為缺少溝通和理解,每時每刻都感覺自己生處在一個不幸福的世界上。
但同時我又是幸運的,在進入大學之后開始主動接觸各類人,雖不善交際,但卻遇見了很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這種際遇讓我開始明白,人雖然是獨立生存在這個世界,但要想使得自己感到快樂和幸福,你首先要去尋覓一些真切的情感,它能在你傷心難過時伸出一雙溫暖臂膀,給予你一個堅定眼神,同時拉著你繼續前行。
當然,這種情感并不單單指同伴之情,還有很多,只要是能幫助你走出困境,堅定信心的一種情感便是使我們變得幸福的因素之一。
3 ? ?幸福的支柱:精神
書里描寫了幸福的三要素,對于這三者的排序我一直很困惑,后來我回憶起自己是如何將生活經營成現在幸福的模樣,我終于想通了。
當人還沒有清晰地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時,物質和情感是缺一不可的。
但當你擁有了兩者后,你會開始產生困惑,因為在此刻你會發現身邊有太多聲音在“引誘”你,無論你做什么,不等你自己出聲,各種嘈雜聲就已經將你自己淹沒。
當然,你也許會很幸運能遇見一個精神導師,他會帶領你走出迷霧,但同時你也必須明白真正能夠幫助你,走出屬于你自己路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而這一種重要的改變,途徑之一便是讀書。
記得那時我每日匆忙穿梭于學校的各個部門,以為忙碌便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最好表現,可是一天下來除了得到疲憊,收獲甚少。
同一時間,我莫名其妙被同寢室人孤立。外面在風光,也希望自己有個溫暖的窩。
這一刻,我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但當時經歷太少,疑惑有,卻無答案,可傾訴,卻無人明。
《白說》里有這樣敘述的:書的第一個功用就是為你打開一道門。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在我讀大學那會,雖然把讀書放進生活,但并未真正確認它的地位,直到我產生了疑惑,無人可解時,曾經買過的書籍開始進入我的視線,一本一本的翻閱后,我開始明白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還不夠了解自己。
不夠了解就會有無數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促使你會主動去尋求答案,并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是逃避它,雖然這一時并不會帶給你什么損失,但在將來你會感到身體里某種東西的缺失。
當我終于開始了解自己的本質和所求,在遇到很多事上,我開始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即使心里依舊有抱怨,但我懂得如何去包容,就像看一本書,即使你不贊同書中的觀點,但你卻得到了一種新的認知,這也算是一種獲取和成長。
同時,你也明白這個世界不會有與你一模一樣的人存在,也就不會有感同身受的奇跡,但你懂得了忍耐,懂得了理解,也明白了差異,這一刻你開始走上了自己的路,不再強求他人的理解,減少了內心的沖突,明白了幸福的最終要義。
如何才算是幸福?這個界定是需要分人而論,也需要分時代而論的,明白自己的渴求,接納自己的錯失,堅定自己的信仰,才是最終走上幸福之路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