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難過,反省,釋懷

無聲告白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讀過這本《無聲告白》的人,大多感受都是壓抑、難過。而我看了這本書,有同樣的感受,值得慶幸的是,最后的結局令我感到些安慰和釋懷。

這部小說的作者通過細膩的手法把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瑣碎之事描寫出來,這是最令我佩服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五位,分別是中國父親李先生,美國母親李太太,混血兒——大兒子內斯,二女兒莉迪亞,小女兒漢娜。莉迪亞無疑是最悲慘的一個,因為在故事的開頭就說道: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隨著故事的深入,我漸漸地發現,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悲劇。

李先生有著深入骨髓的自卑——他是貧困的華人移民后代,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從小就受到排斥和孤立。他聰慧敏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并不能擺脫他的自卑,他渴望能完全融入白人的世界。

李太太卻是一個追求與眾不同的人,她不想成為她母親那樣的人,她有自己的夢想,也曾奮力去追尋過,但終究因為家庭的原因而停止了追求夢想的腳步。

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的兩個人組合的家庭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莉迪亞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母親一次的離家出走歸來后,莉迪亞就成了維系家庭表面安穩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

內斯作為大兒子,卻得不到父母親的重視和關愛。因為父母把關注點全部都放在了莉迪亞的身上,他還因此憎恨過莉迪亞,把她推下水去。而正是有了這次的意外,內斯就成了莉迪亞在這個家庭中唯一一個可以依賴、求助的人了。

最小的女兒漢娜在家中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人,她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她常常蜷縮在一個角落,而父母在爭吵說話的時候是完全沒留意到她的存在的。

讀這本書,我感到壓抑和難過的地方就是對三個孩子的描述。被忽視的內斯和漢娜,自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這對他們的成長和內心造成了多少不可磨滅的傷害啊!而最被“疼愛”的莉迪亞,父母所謂的愛,就是把他們實現不了的夢想全部壓在了莉迪亞的身上——她短暫的一生既要承載父親“合群”、“要受歡迎”的理念,又要滿足母親對成為醫生這個理想的追求。這對父母是何其的自私和殘忍,只顧著轉嫁自己實現不了的夢想,全然沒考慮過子女的感受和內心。

正是因為這對所謂“視她為掌上明珠”的父母,正是在這樣的重壓下,莉迪亞被壓得喘不過氣。而當哥哥內斯要離開家,作為莉迪亞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她感到絕望。她終于意識到要擺脫這一切,于是在一個夜里,她來到湖中,跨出小船,走向水面。

其實,在對莉迪亞死亡前的這段心理描寫,我十分的喜歡。因為我感到的不再只是壓抑,還有欣慰和釋懷。當弱小的莉迪亞無法改變現狀時,也許只有死亡,才能讓她得到最大的解脫和放松吧。

我把這些描寫摘抄下來:

從那個夏天開始,她就非常恐懼——害怕失去她的母親和她的父親。不久,她最大的恐懼出現了:失去內斯。他是唯一理解他們家那種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他完全清楚發生過什么。他總是托著她,不讓她沉下去。

很久以前的那天,就是坐在這個碼頭上的這個位置時,她已經開始感覺到,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么艱難,如此被愛是多么令人窒息。發覺內斯把手放在她肩上的那一刻,她幾乎是心懷感激地落到了水里,讓自己沉下去。當她的頭完全沒入水下,水就像手掌摑著她的臉。她想尖叫,但冰冷的感覺涌進她的喉嚨,讓她窒息。她伸展腳趾尋找陸地,根本沒有陸地。她的手中空無一物,只有潮濕和冰冷。

然后是溫暖。內斯的手指,內斯的手,內斯的胳膊,內斯揪住她的脊背。她的頭鉆出湖面,頭發上的水流進她的眼睛,激起刺痛。踢水,內斯告訴她。他把她托起來,他雙手的力量和沉穩令她驚訝,她覺得全身恢復了暖意。他的手指抓著她,那一刻,她不再害怕了。

踢水。我抓住你了。踢。

從那以后,就總是這樣,只要她伸出手說,別讓我沉下去,他就握住她的手,不讓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亞想,從那里開始,一切都錯了。

還不算太晚。莉迪亞在碼頭上許下新的承諾,這一次,是對她自己許的。她將重新開始。她會告訴她的母親,夠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遠當不成醫生,那也沒關系。她還會告訴母親,還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項鏈和書還給父親,她再也不會把只有撥號音的聽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會假裝成另一個人了。從現在開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雙腳懸空的莉迪亞——她一直都被別人的夢想深深吸引——突然發現了宇宙中華麗閃耀的各種可能性,她決心改變一切。她要對杰克說對不起,告訴他,她永遠不會講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誰、想要什么,那么,也許她也能。她會告訴他,她理解他。

她要對內斯說,他走了也沒關系,她會沒事的,他不必再為她負責,也無需擔心。然后,她就讓他走。

許下最后一個承諾的時候,莉迪亞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開始,從頭開始,這樣,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獨了。為了封存和實現她的承諾,她一定要這樣做。她輕輕地下到小船里,松開纜繩。當她推了碼頭一把的時候,本以為自己會恐慌,然而,恐慌并沒有來。她笨拙地劃著水,朝遠處漂去——直到湖邊的燈柱變成小點,再也無法玷污她四周的黑暗——她感到異乎尋常的平靜和自信。頭頂的月亮圓得像硬幣一樣完美,輪廓分明。湖面風平浪靜,她幾乎感覺不到小船的輕微搖晃。仰望夜空,她覺得自己仿佛在太空飄浮,毫無羈絆,一切皆有可能。

遠處,碼頭上的燈猶如閃爍的孤星,如果瞇起眼睛細看,還能分辨出碼頭本身昏暗的輪廓和沉沉夜幕下暗淡的木板。

如果能再靠近一點,她想,就能完全看清楚。幾代人的光腳把木板磨得十分光滑,支撐它們的木樁剛剛露出水面。她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展開雙臂,小船開始搖晃。碼頭并不遠。她能做到,她很肯定。只需要踢水,她就能一路游向碼頭,攀上那些木板,離開水面。明天早晨,她要問問內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樣的,她要讓他講講他遇到的人,上過些什么課。她要告訴他,他會在哈佛度過美好的時光。

她低頭看著湖水,黑暗中仿佛空無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顏色,一片巨大的虛無在她腳下鋪展開來。沒關系的,她告訴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進水中。

讀完這本書,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反省。從小到大,父母長輩總說著這是為你好,你應該怎樣怎樣去做。也許,很多時候,他們的建議的確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少走點彎路。在我們人生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可以聽取他們的意見,但具體該怎么走,你一定要自己做主,因為只有追求和堅持自己的夢想才不枉此生。同時,我希望那些把夢想轉嫁給孩子的父母長輩們都反思一下,究竟是真的為他們好,還是為了完成自己實現不了的夢想。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再次把書本封面的這句話,分享給大家,愿我們都能擁有美好和自在的一生。


? ? ?by 2期1組-凌西西,第十五本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