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認為禪宗的開悟只是一種“神經”或者定境中的幻覺。更有人認為,所謂的大徹大悟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個東西咋說呢?真沒法說。就好像梨子的滋味,你說酸?你說甜?你說和蘋果的滋味不一樣?哎,還是只有嘗過一次才知道,你說是不?
禪宗的典籍汗牛充棟,有《燈錄》系列,有歷代高僧大德的著述,可惜,由于禪的“不可說”的特質,在普通人的眼里,禪還是極富“神秘”色彩。進入信息爆炸的時代,幾乎所有的“知識”種類都以各種方式向人們襲來,但是“禪”的領域依舊是陽春白雪,無人敢問津。究其原因,我想一是感興趣的人少,二是弘法的人才匱乏,三是這種靠體靠悟性的東西,與思考不同,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禪的門前,門可羅雀。泓清不禁感嘆:末法時代的眾生,誠可憐憫者也!
其實,泓清一直想把禪分享給更多的人,也一直在等待一個機緣。近日,在網上偶然看到明堯、明潔兩位善知識編著的《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一書,如獲至寶,加上我之前的準備,便萌生出了寫作一本禪宗通俗簡史的想法。
歷史上這四百多位禪宗大德,時間跨越千年,出身差別之大——有出家高僧,有在家居士(白衣),有名門顯貴,有貧寒子弟。然而,他們殊途同歸,最終通過參禪而悟道,在歷史上留下了這些記錄。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誠不欺我也!
或許在90%的人看來,這些東西沒什么價值,比不上那些所謂的硬核知識。我也不能奢求,有很多人能感興趣、能關注,但我還是想效法孔夫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感謝歷史上留下這些大德開悟記錄的人,感謝明堯、明潔兩位大善知識。由于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也只能擷取其中最關鍵的關節處予以解說,其中損益進退,因果得失,自當由我個人承擔。
最后,泓清也不跟大家繞圈子,這個問題必須明說:開悟這個事情啊,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