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后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成了我們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孩子大了以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莫雷特,教育孩子孩子辦法也是各式各樣的,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成了重中之重。下面分享11個教育孩子的貼心之舉,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讓小鷹慢慢張開翅膀;
“放在手上怕嚇著,放在嘴里怕化了”這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疼愛孩子沒有錯可是疼愛得過分了就有問題了。雖然許多家庭里讓孩子談不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讓孩子少吃點苦就成了大家的共識,于是有許多爸爸媽媽們情愿自己累點辛苦點也不會讓孩子動手,連打掃自己房間這種小事情也代勞了。
美其名讓孩子多抽出點時間去讀書,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有道是“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打掃房間這種小事情都不會做怎么能夠做的了大事,讓孩子動手更加好一些。在西方國家父母們都是站在旁邊鼓勵孩子去動手讓他們?nèi)グl(fā)掘,雖然這期間難免會磕到碰到,可是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彌足珍貴的經(jīng)歷,讓孩子自己動手吧!
2.不在飯桌上爭吵;
以前就就陳述過一個觀點,快樂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而吃飯時候的氛圍很重要是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夫妻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但是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上演更加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發(fā)生。千萬不要讓爭吵成為常態(tài)特別是飯桌前,可能會讓孩子不想吃飯畢竟看自己父母爭吵孩子會很難受,時間久了還會讓孩子厭食不想吃飯。所以最好不要在飯桌前爭吵。
3.下班后盡多和孩子一起;
下班以后很多爸爸媽媽要么忙著做飯做家務,要么就是去玩手機消磨時間都沒有好好的去陪陪孩子。我們朝九晚五的工作,能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本來就不多,能夠和孩子一起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是相當不錯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是出門工作的父母有空就加需要多陪陪孩子。
4.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
不要讓孩子受到太大壓力了也不要逼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到最后要么孩子不配合要么就做出過激行為努力反抗。現(xiàn)在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也很敏感,如果把孩子逼入死角只會讓孩子痛苦不堪,甚至會讓孩子做出些過激行為。不管從哪方面考慮都是不合算不可取的,千萬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
5.逐漸灌輸對學習熱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期盼,孩子能夠有出息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追求,而讀書就是一個捷徑特別是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讀書其實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應該是蠻享受的一件事情。可是太多父母把學習整變了味,太多的作業(yè)太多的補習班興趣班,若是那個孩子沒有參加興趣班培訓班就會被當做“另類”看待。
學習應該是一個很享受的一件事情,逐漸灌輸對學習的熱愛是最好的,不要為了讀書而學習;也不要為了讀一所好大學而學習,更加不要為了父母學習,希望孩子是為了心趣而學習。
6.紀律不是多余的,明確要求;
家庭里面的紀律其實應該等同于家風家訓,最近國家在大力推行家風建設這個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有明確的要求和規(guī)范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提高孩子的自身修養(yǎng)。
?
7.讓孩子勇敢堅持自己意見;
這個觀點可能很多爸爸媽媽不能接受,要是孩子錯了也要讓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嗎?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夠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的條件下,不妨讓他們嘗嘗自己釀造的苦果。這樣往往可以更加直接的學習到經(jīng)驗和知識。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觀點和意見是正確的,如果孩子被迫接受但是他們的心里還是“固執(zhí)己見的”。更何況孩子能夠獨立思考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8.制定規(guī)則,而不是懲罰方法;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獎有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只有懲罰的話不利于孩子接受教育特別是在他們的叛逆期,往往都是適得其反。有合適的規(guī)范準則就不一樣了,孩子他們會有了合適的尺度,知道那些做得那些又不行。
9.打罵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
打罵孩子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不但有損親子關系讓孩子害怕討厭自己,更加會讓孩子也學會暴力對待問題,長久來說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己對孩子使用暴力那么晚點孩子照樣學去也會對別人暴力相向。
10.擔當起家長責任;
現(xiàn)在“生而不養(yǎng)”的情況非常多,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條件而選擇加班出差只要能夠賺到錢都會去做,而能夠給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何談教育孩子呢?再忙也要記得擔當起做父母的責任,不然晚點孩子大了就錯過了,會讓自己后悔半天。
11.和孩子閑聊樂趣。
很多爸爸媽媽會覺得這樣也可以,是的可以的和孩子閑談玩樂不但能夠增進親自關系讓孩子與自己更加親近,也會幫助孩子的心里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畢竟童年只有一次,時間是一直往前流逝的。
我們每個家長在育兒的路上都是慢慢學習摸索才能成為一個稱職貼心的父母,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教育孩子的追求希望上述觀點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合理的地方還勞請指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