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識: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

概率

反常識:

知識不需要完全確定后才是有用的——即便某些知識不能預測個體的具體統計情況,但如果能對群體的總體趨勢有預測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印象:

對群體的預測可以稱作是統計預測,這指的是依據統計資料中得出的群體趨勢所作的預測,針對凡是具有某種特征的所有個體,做出相同的預測。白了,就是我們要相信大樣本的力量。比如說吸煙有害健康,這算是一個統計預測,因為吸煙更容易使人們患上癌癥,即使可能你的爺爺長期吸煙,依然身體硬朗,但這種個案不足以成為你忽視概率,相信自己能僥幸逃脫的依據。

人類很多時候,存在很強的僥幸心理,這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愿意承認或者接受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誤。我們習慣試圖對每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做出獨特解釋,一旦個案的例子被自己“合理的解釋了”,便認為這便是事實,這樣往往是喪失了對更多平常事件的預測能力。

過分關注個人具體的案例,企圖追尋其中隱含的必然性,好滿足人類的控制欲,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思維誤區。偶然發生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其中的因素綜合又復雜,但這并不會影響這事物的普遍一般特征,在做決策和預測和,必須要“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千萬不要對統計資料置之不理,因為錯誤和不確定性將始終存在。

例子:

馬路上那些開車發短信,打手機的司機總是認為“我和別人不一樣,我駕車很安全”。問題是85%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駕車技術比一般駕車者高明”,這顯然是很荒謬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思考,快與慢!》書摘 第一部分 系統1和系統2第1章1、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
    巴山小羊兒閱讀 7,363評論 0 6
  • Day 1 №1 導讀 當聽到我的專業是心理學時,不少人會說“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嗎”。我往往會吐吐舌頭告訴對方“...
    Jean_zz閱讀 2,997評論 3 32
  • 愛人一次次把我托舉在光明里 為了我 愛人受傷了雙臂也不惜 你頂著壓力 依然堅挺著和我共同面對 我用這初春的熱吻給你...
    劉文娟閱讀 143評論 0 1
  • 一輪紅日在東山升起, 映紅了山林, 映紅了云霞, 也映紅了晨練者的笑臉。 溫柔的光, 喚醒了沉睡萬物, 又是一天的...
    東北老農閱讀 226評論 0 4
  • 中秋將到,月圓花好。 美酒佳肴,為你備好。 親朋熱鬧,齊聚歡笑。 ...
    玉靈通閱讀 18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