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談公益傳播?關系每一位社會創新者

圖片來自網絡
一、傳播是種剛需

跟朋友談及「CM公益傳播」,總免不了要開個玩笑:正因為“公益傳播”在學院教育的缺失,才有CM什么事。也許你已發現,隨著公益界的發展,傳播已成剛需,“做好事不留名,默默耕耘”的理念似乎與現實格格不入。

第一,供需雙方的對接,各相關方的連接與合作離不開傳播;

第二,隨著公益組織數量的增加、面對有限的資源,競爭勢必加大,品牌的建構日益重要;

第三,公益往往具備社會與公共屬性,服務的推廣、理念的倡導、公眾的動員以及籌款無不涉及傳播,傳播之于公益正如空氣之于你我。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正處于信息時代,信息即資源,信息的流動暢通將帶來效率的提升,況且傳播即溝通,不僅公益組織、任何處于這個時代的組織,都有溝通的需求,都離不開傳播。

圖片來自網絡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信息”,新媒介的出現往往影響整個傳播環境與生態。所以,面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新技術,我們不僅沒辦法視而不見,反而需要時刻關注。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新媒體賦權”已不再是新鮮話題。2016年為VR(虛擬現實)元年,VR技術走進大眾視野,我們發現,時間與空間概念已經被顛覆,以VR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流通與交互也今非昔比。有遠見的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們已經在思考,甚至擔憂現有傳播理論和VR這一新技術相遇將可能被顛覆。傳播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體,也因為這種縱橫交錯,這種留有太多值得探索的未知,才使其更具魅力與吸引力。


二、何為公益傳播?

如果按照:政府、市場、社會(公益)來簡單劃分我們這個世界的話,那么傳播即可簡單劃分為:政治傳播、商業傳播、公益傳播。

由于政府和市場都存在已久,所以政治傳播、商業傳播在實踐與理論方面已是碩果累累。前文所提及的學科正是在政治與商業傳播的需求上發展而來,當然,其中也不乏作為“人”這一主體本身的需求。以這個思路來看,公益傳播當然是隨著公益組織的出現與發展而誕生與成長。

正因為近年來,國內公益界的發展才使得“公益傳播”日漸顯學。對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公益發展成熟度與時間要遲晚很多,業界將2008年定為公益元年,以此來看國內的公益界發展甚至不足10年。而同時,正因為2008年以來國家對民間組織的態度以及政策的調整,使得公益生長的土壤大為改善,公益界欣欣向榮,組織數量不斷增加。

在我國,人們習慣把民間組織、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NGO)、非營利組織 (NPO)代之以“公益組織”來稱呼,雖然這幾個概念的定義和內涵各有差異,現實使用中基本不會太多糾結于概念,所以一般也就默認“公益組織”即是那些非政府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其中也包括各種行業協會,至于很多公益人認不認這筆帳就是另一回事了。如今,除這些公益組織之外,也有諸如社會創新組織、社會企業的提法。我們所談的“公益傳播”的一大傳播主體就是這些“公益組織”、“社會創新組織”以及“社會企業”。它們有服務推廣、理念倡導、公眾動員、籌款的傳播需求,也有塑造及推廣自身品牌等方面的傳播需求。它們的這些傳播行為帶有公益屬性,我們都稱之為公益傳播。

圖片諸在飛制作

而另一些公益傳播主體,如媒體、企業、政府、個人等所做的傳播之所以能稱之為公益傳播,其實很大程度上也跟公益組織、社會創新組織、社會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

1)媒體對這些組織本身及其從業者,以及它們主導的活動、事件、所做的項目及創新的報道

2)企業與這些組織聯合推出公益營銷等等;這些傳播行為都離不開這些組織的參與。從傳播主體角度理解何為公益傳播,比下定義顯得更為簡單實用。

公益傳播基本上是我國自創的詞匯,有其特定的內涵,在英語國家找不到對應的詞匯。它們有公益營銷(Marketing for Non—profit)、社會營銷(Social Marketing)、公共傳播、健康傳播、公民媒體(Civic Media)的說法,我們所談的公益傳播與這些概念有著各種交叉重疊,但又不是一回事。

其中,社會營銷應該是我們目前談公益傳播時比較關注和實用的部分,上個世紀70年代社會營銷概念被首次提出,1971年,“Philip Kolter 及Gerald Zaltman,在市場營銷期刊《Journal of Marking》發表先驅性文獻《社會營銷:策變社會變遷的途徑》,內容描述“使用營銷原則與技術影響社會的想法與行為”。而后社會營銷概念蓬勃發展,不論是公眾健康、環境保護乃至社區關懷,社會營銷進入一個全面起飛期。”(引號段引用自《社會營銷》一書)經過多年的探討和發展,涌現出許多知識成果,陸續出現一些學術機構,社會營銷也走進了大學課堂。我們現在探討公益傳播好比如他們當年探討社會營銷,而公益傳播的發展是否也如社會營銷的發展路徑就不得而知。

圖片來自CM公益傳播


三、如何推動公益傳播發展

隨著公益的發展,我們不得不面對公益傳播的現實需求和已然發生的公益傳播實踐。故而在2014年發起「CM公益傳播」項目,幾經調整,最終將其定位為一家:

共建共享的社區化公益傳播智庫平臺,連結傳播相關方力量,探索公益傳播的更多可能性,推動公益傳播發展,助力公益與社會創新。在學院教育未能及時響應需求,推出公益傳播人才培養時,CM姑且充當公益傳播能力建設的角色,提供知識性、經驗性以及案例性的公益傳播資訊、探討包括公益組織、企業、媒體、政府、個人、社會創新組織、社會企業等各公益傳播主體如何從事公益傳播以及各傳播主體的協同與合作。以官網:cmchuanbo.org(直接百度CM公益傳播即可搜到)和微信公眾號「CM公益傳播」為內容的承載平臺。

CM目前采用專業生產內容(PGC),以定向的約稿、采訪和譯介國外的內容為主,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在這里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以支付稿酬的形式支持CM大膽嘗試。我們希望以PGC先行,撬動更多人參與分享思考見解與實踐經驗,逐漸實現用戶生成內容(UGC),最終達成共建共享的目標。

「CM公益傳播」網站首頁部分截圖

除了內容生產與輸出外,CM還會策劃線上線下活動、開發設計公益傳播課程。其中線上分享項目「傳播有道」已經開展數期,該項目不定期邀請學界業界的資深大咖、朝陽新銳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實戰經驗,以此連接更多關注、從事公益傳播的實踐者、研究者與愛好者,并激發他們參與交流探討,一起探索更多公益傳播的可能。

傳播的作用有多大?如何說服資方給出傳播經費?我們又如何調整傳播策略?這些問題是很多關注公益傳播者繞不開的問題,CM認為傳播效果測評是公益傳播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也將致力于研發傳播效果的測評體系,包括維度、指標以及技術工具等。傳播是一個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如若脫離實踐一線,坐而論道將似無根之木。為了保持公益傳播的敏銳度,而不至于僅僅是觀察者與研究者,CM還將提供公益傳播解決方案,參與到公益傳播的實操一線,也借此獲得營收,支持項目的持續運轉。

——為什么談公益傳播?為什么構建「CM公益傳播」平臺?

起初源于筆者的興趣以及苦于無聚合平臺獲取相關資訊,由于公益的發展和現實對公益傳播的需求,如今,「CM公益傳播」已從個人愛好行為漸顯其社會屬性,慢慢的,它將關系到每一位社會創新者,也將關系到公益與社會創新的發展。公益傳播漸成一個行業,「CM公益傳播」團隊調皮地扔出一塊探路的石頭,我們在做定位的時候便已意識到,一個行業的發展是共創的結果,唯有“共建共享”方能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也將生機盎然。所以,無比期待每一位關注公益傳播的你加入我們,一起分享,一起探索公益傳播的可能性。



很高興見到你,我是CM公益傳播~

無論你有沒有聽說過我,無論公益傳播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子,CM都很樂意與你分享自己在這個領域小小的一些心得,懷著讓更多人了解公益傳播心愿的同時,也盼望著與你的交流探討~


? ? ? ?作者|諸在飛,CM公益傳播創始人

CM公益傳播

? ? ? ? ? ? ? ? ? ?微信:civicmedia

? ? ? ? ? ? ? ? ? ?網站:cmchuanbo.org

? ? ? ? ? ? ? ? ? 郵箱:info@cmchuanbo.or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摘要 中藥材是隴西縣的...
    guoaiqiang閱讀 6,127評論 1 8
  • 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目 錄 摘要······...
    guoaiqiang閱讀 5,921評論 0 5
  • 可迭代對象(Iterables)??創建一個列表list時,你可以逐個地讀取里面的每一項元素,這個過程稱之為迭代(...
    雲凌禹閱讀 978評論 0 0
  • 原本就打算一直word文檔。私密可見 便簽,筆記本寫文。 和書籍相關的一切都很有緣。所以就開始愛上了文字。 文...
    愛麗絲的月牙兔閱讀 314評論 0 2
  • 不經意間,世界總是變化的比你想像的要快,大部分人總是在等事情發生,隨波逐流。前所未有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讓人措手不...
    開心愚閱讀 35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