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30歲是我們的迷茫期,有人說30幾歲你還在迷茫是不是沒救了,更有人說如果重來一次我不要那么拼命工作,要把時間花在美好的事情上面。那到底正確的準則是什么,所謂的成功的標準是什么,或許從來沒有標準?我是一個相信無規則不成方圓的人,我相信當人們談論成功時,是有量化標準的。這些標準會因時因地制宜。但標準總是有的,無論你接受與否。那為什么我們不自己設立標準呢?
我覺得作為80后能見證這個時代,我很感慨。大學后出國的決定讓我離開了祖國定居紐約,這過程中或許有興奮,有不舍,有挑戰但更多的是迷茫。我時時刻刻都關注著國內的變化,或許因為身在外,才更明心屬何方。這個時代隨著微信,網上課程的興起,個人品牌的效應空前繁盛。或許我們可以,也是時候開始制定自己的成功標準,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私人定制的。當我們談論成功時,似乎總是情不自禁會說到夢想。沒有實現夢想,不一定不成功,實現了夢想,也可以是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成功這個論題太多。我今天就想說說夢想,說說目標。
首先,夢想是什么?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嗎?我是沒有夢想的,也許我小時候有,但目前我是不記得的。我總是驚訝于自己變得多么世俗,多么適應這個時代,多么不是自己。真的不是我想忘記最初的夢想,是那個夢想不太強烈,以至于,以至于我就這樣想不起來了。我相信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是有夢想。無論是我想當警察還是我想開個炸雞店,都是屬于你的夢想。我有一度為自己丟失了夢想感到傷心,覺得自己這輩子沒看頭了,沒有夢想,那么就只能“行尸走肉”地討生活。真的是這樣嗎?看了那么多成功學,人物傳記,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人生是充滿希望的,只是看你如何給自己設定。哈佛大學有準確數據只有少于1%的人是有長期的,明確的目標的。5%-10%的人有短期的明確目標。那些至始至終有明確目標的人都是難得的人兒,是創造時代,推進發展的原動力,例如馬云,例如喬布斯。那我們正常人,我們如果一步步找到自己的夢想呢?
畢業3-5年才真實感受到一句話:羨慕別人的生活是無知,模仿別人的生活是自殺。我們都應該找到自己的路,至于怎么找到?也許辦法很多,但是我知道有一種是肯定達到目標的,只是時間長度的衡量具有挑戰性。那就是開始走,一步一步,走下去。。。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太難,只有努力過的人才知道痛點在哪里。如果你有幸看到這篇文章,我希望你跟我一起開始思考屬于自己的夢想,如果才能夠找到夢想并慢慢實現。我們明天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