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精神有兩部分構成:一是貪婪、勇敢,二是勤儉、自律。
導讀
1904年美國出版了第一份以企業家為主題的雜志《企業家》
1904年的美國進入商業文明的繁華時代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韋伯對資本主義的看法
現在的中國——1904年的美國
在追逐財富的同時,要對什么保持警覺
摘要
本次收聽的節目是喜馬拉雅吳曉波專欄“每天聽見吳曉波頻道”的《是時候了解一下100多年前美國的財富觀了》。
1904年的美國為了獨立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精神面貌所奮斗的氣氛,與對財富的瘋狂追逐混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氣質——美國現代資本主義精神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韋伯認為,早期資本主義企業家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等對財富的態度取決于宗教傾向
資本主義的精神有兩部分構成:一是貪婪、勇敢、無所不用其極,二是勤儉、自律、誠信,對單純的娛樂存在厭惡感
現在的中國正經歷這1904年美國瘋狂追逐財富的鍍金時代
在追逐財富的同時,要發現財富背后的常識、發現在商業冒險背后更有意義的事情
思維導圖筆記
心得
美國的早期資本主義企業家在資本的經營中時刻不忘上帝的感召,所以盡管對獲得財富用盡手段,但會將功勞歸功于上帝、不至于太貪婪。中國人有宗教信仰的并不多,往往在追逐財富的時候往往會被膨脹的貪婪沖昏了頭腦。所以,我們應當尋求內心的平衡,去在心中構建一個道德大廈。
在我們積累財富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節儉,并要考慮以給予的方式釋放心中的貪婪。
攢下財富并不是要肆意揮霍,我們應當時刻反省,能不能再節儉一點、能不能盡量避免單純的娛樂。給予他人幫助也并不是是說我們必須大力捐款,而是用點滴的行為去提醒自己財富來之不易。可以時不時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獻舊衣服、舊書籍,為自己母校的圖書館定期捐獻書籍。在美國,也可以偶爾做志愿者支持社區活動。將我們賺取的財富,轉化成愛心、勞動力傳播出去,這樣就可以是人們內行平靜。
人生有無數的財富可以去追尋,卻只有一個高尚的精神世界需要構建。怎么保持兩者間的平衡,值得我們思考。
請查看《用思維導圖,給生活加點料|25》,參考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往期精彩:
思維導圖63|《 我和丁磊一起做了場關于豬的直播》
思維導圖62|《重要的事和有趣的事,應該先做哪個?》
思維導圖61|《為了年輕人買房,我曾給政府寫過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