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當我告訴你我沒有任何人的時候,就是說我愛上你了!為什么你什么都沒有說?你不愛我?”這是前蘇聯電影《士兵之歌》中女主角舒拉在與男主角阿廖沙相別后說的一段話。
《士兵之歌》是前蘇聯拍攝的一部關于二戰中衛國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一名19歲的通訊兵因為偶然打掉了德寇兩輛坦克,獲準回家看望母親,機緣巧合,又在途中邂逅美麗動人的姑娘舒拉,兩人一見鐘情,因此而衍生出一系列事件的關于戰爭與愛情的一部電影。該影片于1959年在蘇聯上映,屢獲好評,甚至曾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又獲得了本國的多項大獎。
《士兵之歌》這部電影顛覆了我心中原來對唯美的定義。當阿廖沙與舒拉分別后,乘坐火車漸漸遠去時,舒拉的情緒失落到了極點。蒼茫、蕭條的背景中,空留舒拉一人在原地。她緩緩背過身去,低垂著頭,無知無覺地向前邁著步子,她顯得那樣頹喪與失落。我以為電影在此處已經為阿廖沙最后身死戰場埋下了伏筆。舒拉三步一回頭,淚盈眼眶,而火車已逐漸消隱于蒼茫的遠方,她所愛的人也離她而去了,不知能不能再見。
一起經歷過災難和考驗,有著共同奇特經歷的兩個男女,誕生出來的愛情要遠比生活在和平安寧中的兩個人培養的愛情更加堅固、久遠。而我同時覺得最好的愛情并非一開始就發芽生枝。這部電影中,機緣巧合,阿廖沙與舒拉都偷偷攀上了軍用貨車的同一節車廂,從開始舒拉對阿廖沙的誤解、恐懼到后來她愛上這個熱情、大方、勇敢、正直的年輕士兵,這種態度和感情的轉變是完全建立在舒拉對阿廖沙一路的觀察、詢問和了解之上的。另外,阿廖沙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保護舒拉,他的聰明和勇敢給了她極大的感動。
愛情也是有唯美意境的,這是《士兵之歌》給我的啟示。我很難想到在看過的書和電影中,有哪一部中的場景會給我同樣的感受。這部電影最唯美的鏡頭莫過于阿廖沙與舒拉站在局促、擁擠的火車車廂間的靠門處,四目相對時的情景。舒拉與阿廖沙面對面站著,舒拉羞澀地低了低頭,又緩緩將頭抬了起來,她忽然睜開澄澈、靈動的一雙大眼睛,深情地望著阿廖沙,靜默不語。她的眼睛里閃動著幸福的淚光,笑意盈盈。阿廖沙撲閃著雙眼,會意而熱情地望著眼前這個聰明可愛的姑娘,內心卷過一層層激動的浪潮。他們彼此久久地凝視對方,仿佛時間停滯了一般。阿廖沙將舒拉擁入懷中,他們兩人心中泛濫的幸福和喜悅融合到了一起。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它有摧毀一切美好和幸福的強大力量。電影中有很多細節深深觸動著我,以下一一列舉。
細節一:阿廖沙因下車盛水,沒趕上火車。他偶遇一位老太太驅車前進,請求幫助自己追趕那輛載有舒拉的火車。老太太對他說:“真夠見鬼的,我已經有兩天兩夜不合眼了?!被臎龅脑吧?,一位老太太開車在泥地上穿梭,兩天兩夜不合眼,而她的兒子上戰場去了。
細節二:阿廖沙與舒拉去探望一位士兵的妻子時,一個小孩在樓上快樂地吹著泡泡。孩子也許知道國家正發生著戰爭,卻依然保有童年的歡樂。是的,誰不希望生活安定,國家和平呢?孩子的童年歡樂與前線的連天炮火形成了鮮明對照,這是對戰爭最好的揭露和反諷。
細節三:上火車時,列車員拒絕舒拉上車。無奈之際,阿廖沙摘下自己的軍帽戴在舒拉的頭上,將自己的軍裝裹在舒拉的身上,末了又為她捋順臉頰上散亂的頭發。這種舉動只有情侶、夫妻、親人間才會有,舒拉為阿廖沙對自己的愛撫感到十分喜悅,那乖順的可愛模樣惹人憐愛,又使人艷羨。
細節四:當母親聽說兒子回來,內心一陣驚喜,她從金黃的麥田飛奔而過,與迎面奔來的阿廖沙相擁在田間的道路上。母親對兒子的愛最為深沉,正如影片開頭所講:她在等待自己的兒子歸來,別人在他的墓前獻花,稱他為一個英雄;而對于母親來說,他只是一個兒子。兒子是她的全部,是她生命所有的熱情和希望。母愛無私的愛永遠都會被贊頌,就因為它的質樸與永恒。迫于戰爭,阿廖沙只站在田頭與母親說了幾句話就匆匆而別,母親的臉頰靜靜流下兩行熱淚,她只能默然地目送兒子再赴戰場,這是本片最感人至深的場景。
細節五:也是在影片最后,阿廖沙離開母親和鄉親們時,與阿廖沙青梅竹馬的善良姑娘卓雅,拼命地揮動手臂,送別阿廖沙遠去,我想卓雅應該也是愛著阿廖沙的吧。
《士兵之歌》是一部兼具愛與思考的經典影片。除了多方面體現出的反戰思想,還為我們奉上一曲絕美愛情的哀歌。也許會有不少動人的愛情,卻唯獨這首愛曲最鐘我心。
阿廖沙無疑也是幸福的人,即使最后身死戰場,心中卻始終懷有一個姑娘??上А捌瞥仓?,安有完卵!”戰爭摧毀了太多美好的東西。令人憐惜的是,舒拉的心從此便種下一個永難磨滅的碎夢。
就讓我代替阿廖沙回答文首舒拉的這個問題,作為這個故事的結尾吧。
舒拉:“阿廖沙,當我告訴你我沒有任何人的時候,就是說我愛上你了!為什么你什么都沒有說?你不愛我?”
“我愛你,但前面有戰爭在等著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