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61 -160
我要把每首詩讀成一個故事。這是衛風第七首,全詩共二章。詩雖短小,卻飽滿強烈的思鄉情,身在他鄉思故鄉。“一葦杭之” “跂予望之” ,讓人身切體會到詩人的煎熬。
國風·衛風·河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詩的主旨
這是住在衛國的一位宋人思歸不得的詩。
了解一些《詩經》時代的歷史事情和背景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必象《毛序》一樣,非這首詩跟衛亡國和宋桓夫人扯上關系,詩原本來自生活,來自最真實的感情。
寫作技法
夸張的藝術手法:比如說,大家都說黃河寬廣,可是在詩人心里,一中葦舟就可渡過;誰說宋國遠,我踮著腳點就能看到宋國。“一葦杭之”,“跂予望之”, “曾不容刀”,“曾不崇朝”,這幾句種夸張的寫法,讓我感受到詩人迫切思歸的心情。
注釋
河:黃河
葦:用蘆葦編的筏子。
杭:通“航”,渡。航是杭后起的俗字。
跂(qǐ):古通“企”,踮起腳尖。
予:而。
曾:乃,竟。
刀:通“舠(dāo)”,小船。曾不容刀,意為黃河窄,竟容不下一條小船。
崇朝(zhāo):終朝,自旦至食時。形容時間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