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突然流眼淚了,是因為我爸的一句話。
我跟暑假回老家的兒子視頻,我看著他又瘋又鬧,不由感慨:“他什么時候能上大學,我好落的清靜呀。”
我爸在旁邊聽見了,突然神情有些落寞,湊到攝像頭前說:“以前我也是這樣盼著你上大學,結果你真的上大學以后,就很快離開了我。”
聽完我突然就感到一陣酸楚,眼淚流了下來,原來在爸爸的心里,我長大后,就離開了他。
仔細回憶這些年來,因為遠隔兩地,我們幾乎沒有長談過。我媽始終在長白山和上海之間飛來飛去幫我帶孩子。她常說以前沒坐過飛機,現在已經坐的厭了。
我兒子今年四歲,他們就過了四年這樣時常要分離的生活。我是自私的,我爸是孤獨的。
我父母結婚很早,我現在已經快30歲了,我爸才53歲。雖然頭發已經變灰花白,還是看起來很年輕,因為他是一個無論年紀幾何,始終有“少年感”的人。永遠精力充沛,保持著想要做什么便一刻也不會等的行動力。
他從年輕時就鮮少睡懶覺,也不喜打牌搓麻將。平常工作閑不著,周末假日也總是很忙碌。
小時候東北人很喜歡在房子前后開辟一片小菜園種些日常的食材。我家的就根本不是“小菜園”,而是房子前后和右邊的洼地全是菜園,被他用工作外的閑暇時間打理的一派繁榮,郁郁蔥蔥。日常的蔬菜不斷,逢上時令也有充足的鮮果解饞。李子、櫻桃、甚至小蘋果.....
后來搬到了商品房,沒有了菜園也沒見他閑著,還是忙里又忙外。說的上的休閑活動也就是偶爾周末有人會來找他下象棋,他下起棋來總是很專注認真,落子快,棋子擲地有聲,茶水也喝的很兇,有股狠勁兒。
現在看來他其實是個對自己有一定要求的人,對身邊的人也很嚴格。導致我小時候認為做人就應該有一套固定的標準,稍有逾越便是很嚴重的事,輕則一頓呵斥,重了也會體罰,還覺的標準應該都是每個人的爸爸制定的。因為被要求的太多,我小時候是不太希望他呆在家里的,跟他相處也總是有些緊張。
許多親戚都會說他作為一個父親過于嚴苛,家里的孩子們也都有些怕他。但他對我“嚴厲管教”的細節我已經不太記得,反而時常會想起他偶爾溫柔的時刻。
在很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安徒生童話里小人魚的故事。就像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做重復的事一樣,我把這個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還熱衷于看不一樣的版本。
有一次我過生日,爸媽帶我去書店,我挑了許久看中一套包裝精致的書,一共十四本裝在一個漂亮的盒子里,其中不光有《小人魚》,還有許多我沒有看過的故事。
當下我就要買,可是書要110多塊錢,很貴。我媽看出來我爸已經動了要買給我的心思,就說小雨已經有那么多童話書了,內容還都一樣。她現在認字也不全,不如等長大再給她買。我從來都不是任性的孩子,聽我媽這么說也就有點死心了。
可我爸說:“等她長大,就不喜歡了。”說完就把書買了下來,他那時一個月工資只有500多。
讀高中以后,家離學校很遠,我是走讀生,每天騎自行車上學放學。晚自習都是九點半結束,回家需要經過一條很長的巷子,我爸擔心我怕黑,每天都會站在巷口等我放學,風雨不誤。時常令同行的朋友心生羨慕。
長大以后,他常常鄭重其事的跟我說同一番話:“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哪怕欠債了懷孕了都不要想著自己處理,一定要回家跟我說。”每每聽他這樣說,我都想我也不是去混黑社會,哪有那么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戲啊,但一邊覺得好笑,一邊感到心安。
他還說:“處對象一定要找個彼此喜歡的人,有錢最好,沒太有錢也沒關系。兩個人一條心也能一起掙錢。”后來我聽他的話找了個“不太有錢”但喜歡的人結婚,婚禮那天他全程黑著臉,一副:“哪來的窮小子就這么把我姑娘給騙了。”的神情。
回想起往昔的種種,我覺得我爸說錯了。我們永遠都不會遠離彼此,即便我從他的身邊走遠,這能夠獨自遠行的底氣,也是他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