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句話:“如今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p>

是啊,一個人到底幾斤幾兩,從他(她)的氣質便可察覺一二。聽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那么,愛閱讀的人,氣質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出來讀書前,每天的活動半徑,一直就是家和學校之間的兩點一線,十分鐘的步行路程,外加偶爾的外出郊游,不遠不近剛剛好。

到外省上大學之后,自己“走”過的路,那可就長了去了,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單程就得一千來公里,四年下來往返路程上萬公里,相比之下,從宿舍到教室的距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車票錢比買書錢都不知道高了幾倍。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了這么多年書,我曾愛過幾個人,也被愛過幾遍。愛情的心靈雞湯文,喝了一碗又一碗。實踐之后才發現,紙上談兵是不頂用的。

現實感情的博弈,可比書里寫得要艱難和深刻得多。每個人的相處模板不同,也沒有萬能公式可以反復套路,如何能夠將幸福留下是一門大學問。

在如今這個看臉的世界,找個對象都要看顏值,先發張自拍過來瞧瞧,順帶著打個分。大家也常常調侃著說:“人長得丑,就要多讀書”,這話咋一聽是有點滑稽。

但回頭想想,它也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大伙兒可別忘了,不是還有那么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以拿出來反擊么?

“書山有路勤為徑”,如果咱們實在是先天不足,無法天生麗質難自棄,那就爭取天生勵志不自棄吧,把“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三字經記下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坦白講,從小到大,除去必讀的課本,課外時間里對于世界名著這類書籍,自己看得確實少得可憐。

毫不夸張的說,我至今就連四大名著都沒看全,人物眾多傻傻分不清楚,只是記誦了其中必背的經典情節,現在差不多都全部還給老師了。

若不是因為考試需要,自己更是像躲避瘟疫一般選擇避而遠之,看見了都想繞路走。可這并不代表我不愛閱讀,也不能說自己是不愛看書的人。

畢竟,“閱讀”二字的范圍,并不僅限于這些高大上鑲著金邊的大師之作,網絡和報刊中也有非常多優質的資源可以閱讀。

隨便逛逛書店,刷刷微博,總是能夠看見“某某暢銷書排行榜”,或者是“人生必讀的十本書”之類的推薦。

竊以為,這些看著逼格滿滿的書目,不一定都需要大家照本宣科,一本一本依次看過去,也大可不必設定那么多條條框框。

評分高的書單,人氣爆棚的書目,不一定代表我們能夠全盤接受,不會消化不良。就像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強扭的瓜也不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而關于“什么是好書?”這個問題,我認為:

只要是自己能夠真正翻開看得進去,閱讀過程看著痛快,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對自己有益處就OK。哪怕它只是無名小卒所寫,又有何妨?

而不是在書架旁簡單隨便掃了幾眼,只因為封面好看就買下來,或者腦子發熱看了兩三行,就瀟灑地扔在一邊等它落灰,不聞不問。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至于,到底該看什么書呢?在哪里看書呢?究竟是名家之作加上精裝本最好?還是限量發行的珍藏版最好?是在裝修華麗的咖啡廳角落看書最好?還是在坐在干凈整潔的圖書館看書最好?

舉個有味道的例子。

家里衛生間的小板凳上,常年放著些書刊報紙,我在上大號時,就會隨意拿起一份翻翻看(偶爾也會看看洗發液沐浴露的說明書啥的),閱讀過程非常舒心啊,多年下來自己讀到了不少好文章。

這不也是一種好的閱讀體驗嗎?

所謂閱讀,不是說你今天拿著一本誰誰誰的傳記,信誓旦旦地將它攤開放在桌子上,煞有介事地放上一支筆,裝模作樣凹了半天造型之后,拍一張照片,美圖一下,定個位“某某書店”或是“某某咖啡廳”,還不忘配上“歲月靜好”之類的語句,再同步發朋友圈發微博發空間。

如此一來,除了提升一下來訪量和點擊率,還能有什么提高?是話費,還是流量?(哦,你也可以說你用的是無線網絡)

這樣一番擺弄過后,你到底看沒看進去我不知道,但是就我的個人經驗來說(話說誰沒矯揉造作過呢?),在等著別人來點贊和評論的時候,我可是一丁點兒都看不進去書的。

自打消息發布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會拿起手機時刻檢查檢查動態,刷新來訪記錄。

剛一分鐘的時候,“咦,怎么沒人點贊?”,過三分鐘的時候,“有人點贊了!哈哈”,再過五分鐘的時候“有人評論了,我得回復一下?!?/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唉,還是上大學的時候看得書多,心無旁騖不求點贊。那會兒時不時會到圖書館閱覽室看看期刊,或者借兩本閑書(照例不看名著,但也不是言情小說那類)回宿舍慢慢看。

四年的時間下來,累計了不少借閱記錄。只可惜,臨了畢業才發現有幾本書忘了續借,導致超期沒還書,繳了幾塊錢而“晚節不保”。

說到這,我就想起大四下學期那會兒大家都要賣書,宿舍樓門口每天還有那種專門來收購舊書和其他廢品的小販。

一個電子稱,一個小拖車,一疊大小不一的舊編織袋,小板凳旁邊再掛一個牌子,上頭歪歪扭扭地寫著“舊書回收:教科書一斤X毛錢,雜志一本X塊錢,聯系電話:XXXXXXXXXXX”,這就算是齊活兒開張了。

當時,我特意找他們要來兩個超大號的編織袋回宿舍裝書。(別問我怎么不把自己也裝進去!太重,袋子會崩掉!)

搗騰了半個小時,將大學四年的各種教材和本子、資料等等等等統統整整齊齊碼放好再裝進去。

當中有好多書基本上是八九成新,只是上課用了一遍就再沒看過(大家都懂得),確實太浪費資源,可是也沒人要。

滿滿當當的兩大包,完全拎不動,老腰差點沒折了,這就非常尷尬了。最終,只能妥協靠拖,那姿勢現在想想都覺得十分搞笑。

后來問老板要來了小拖車,兩個人一起費勁兒地將它們抬了上去,再從宿舍一路晃晃蕩蕩拖到門口的電子稱上。

一稱,喲呵,一百多斤。最后,換回了一張綠臉毛爺爺和一些零頭,算是車票錢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畢業工作后,因為不熟悉所在城市圖書館的借閱手續,最初是選擇在網上買些書看。這些買回來的書,盡管陸陸續續也都有在看,可閱讀速度實在是與龜速沒差。

后來知道只要拿著社保卡就可以借書,激動了好一陣子,屁顛屁顛跑去借書,速度快的時候,一天看完一本三百頁的書。算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書非借不能讀也”。

但是,即使是有了免費的書可以看,干擾看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別把責任都一股腦兒地扔給別人,還不是你自己不自覺!經不住誘惑!)

忙碌了一天終于下班了,像沙丁魚似得從擁擠的公交車上下來,再走一段路回到住處,做飯,洗漱。

一頓收拾之后,爬上床,抬頭一看時間已經奔著七八點去了,打開電腦或者平板,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動漫洶涌而來,讓我這個選擇困難癥患者陷入了困境。

“既然不知道看哪個,你怎么就不去看看放在架子上的書呢?說好的每天看兩篇文章的呢?你知道的,圖書館的書借閱期限只有一個月!過期了你得交錢!”

“可是網上真的有好多節目沒看誒,盯了一整天的電腦屏幕,我現在不想看書,看了要犯困的,想放松放松?!?。

這樣的心理斗爭差不多每天都在進行中,猜猜最后是哪個小人贏了?勢均力敵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說,“現在紙質書太貴了,一本少則十幾二十塊,多則大幾十上百,看不起書了!”

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真的是你拒絕看書的原因?(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用這種借口說服過自己)

可你不知道還有許許多多電子資源可以閱讀?除了紙質書,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用電子書閱覽器看書呢。

它們使用起來既方便又快捷,可以存儲大量的電子書目,小巧輕便,不像紙質書那般厚重,多帶幾本就像背了座山,翻看幾遍就皺了破損了。

無論你是在坐車、游玩或是等候的空隙,都可以把它從包里直接掏出來看上幾眼,把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

但有一點不好,就是前期投入成本蠻高,說得通俗點就是你得花不少錢買下它們,比如現在狂拽酷炫大力吸金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你確定它不是裝逼神器?),普通點的版本就得近千元。

這些紅彤彤的人民幣,是要逼我去賣腎嘛!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借書看吧!重就重點兒吧,還不耽誤做讀書筆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別給自己不看書找那么借口和理由。

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你懶,你不想看,你覺得看書浪費時間,看書不好玩,看了犯困沒意思嗎?(看英語單詞書催眠效果特明顯)

然后呢,一轉頭你就開始玩電腦,一低頭你就繼續玩手機,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看電視連續劇,一看就是好幾集,吃零食,一吃就是好幾包。(我就是這樣,道理都懂,可就是死不悔改?。?/p>

除了自己買書看,現在公共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也非常多,一些地方開設有24小時營業的書店,還有“讀書漂流“活動。

對于真正想看書的人而言,絕對不可能因為不想多花那些買書錢,或者壓根就沒閑錢買書,沒時間看書而無法閱讀。

“杭州乞丐洗手去圖書館看書”的新聞,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他是比你有錢嗎?

在閱讀這件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論你是富甲一方腰纏萬貫,還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更無論你是居廟堂之上,還是處江湖之遠。

人人都享有閱讀和獲得知識的權利,那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而提出的要求則是你對書籍的愛惜和其他閱讀者的尊重。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說:“我連這個世界都沒有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

的確,有機會真正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是增長個人見識和閱歷,最快速和最生動的途徑。然而,閱讀,正是一個最好的世界之窗。

自己就非常喜歡閱讀那些花花綠綠,插圖超級多的旅行和美食日志(字少看得快)。因為世界那么大,早就想去看看了,只可惜荷包不夠鼓。

也罷,眼睛到不了的地方,嘴巴嘗不到的味道,幸好還有書籍和文字幫你抵達和搞定。(說不定哪天就能親自去了呢?)

“有什么樣的眼界,就能看到什么樣的遠方”,這話不假。

通過他人的軌跡,洞察蕓蕓眾生和大千世界,看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了解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在紙上大飽眼福,也不失為一件樂事。既可以拓展視野,還可以免得自己成天坐井觀天“呱呱呱”叫喚,還自我感覺良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書中不僅僅有黃金屋、顏如玉和千鐘粟,還有不知所起但卻一往而深的深情,有孔雀東南飛又五里一徘徊的情愫,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

當然,書中也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愁,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憤慨,也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凄涼。

書里的世界太大,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們也在閱讀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慢慢地,你開始明白,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你不會選一只青蛙做你的王子,而白雪公主的婚后生活也不定幸福美滿。

漸漸地,你也知道了,生活不僅僅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明天的茍且,后天的茍且,大后天的茍且,大大后天的茍且,但這些并不妨礙自己繼續追求詩和遠方。

我們可以從不同人,不同年代的故事中,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的邏輯、方法和哲理??匆姴煌氖澜缬^、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碰撞,感受人生百態以及幾千年積淀下來的中華文化。

文言文和繁體字看得人頭疼,但是它們的的確確是最絕美的文字。作為一名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自己有必要且有義務強調這一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此外,不一定是說一個人非得看長篇大論的著作,才算是看了書了。

用電腦或者手機多看看單篇的文章和帖子(政治、財經、娛樂和人文內容的都可以),或者是報刊和雜質之類的讀物,也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方式。

它們的量不大(字數和篇幅),吸收效果也好,長時間積攢下來也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你不注重閱讀,少見多怪,和人聊天插不進話,氣氛尷尬,接觸和感受到的世界就如同紙張一樣單薄,沒有質感和層次,更不同說深度了。

你書讀得少,就不要怪別人騙你。出去玩一趟,你都知道還得前期準備做個攻略,買本指南看看呢?實踐經驗固然重要,但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你真能做好嗎?

還有人會說:“你看那么多書有什么用???你看沒看書,別人又不知道。”

怎么說呢,閱讀,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能不能堅持每天閱讀,并沒有人監督你,當然也不需要打卡,它需要的是你自己對耐性和習慣性的培養。

關于這一點,自己還遠遠沒有做到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讀書計劃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并且還會經常做一些浪費閱讀時間的蠢事,最后又讓拖延癥替自己背鍋,結果就是自己打臉打得生疼。

“哎呀,我當初如果早看了那什么什么,現在就可以怎么怎么樣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像大家都明白,一天不能吃成個大胖子,你要讓鐵杵磨成針,也得先功夫深吧。同理,也不是一口氣讀完十本書,看得頭暈腦脹就能變身。

閱讀到底有沒有用,并不是看一兩本書,讀一兩個人的作品,就能馬上顯現出來的。它今天沒有派上用場,不代表以后用不上。

閱讀,它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

多看一點有用的東西,將來或許就能少說一句求人的話。今天讀過什么,明天你可能就忘記了。但是無妨,你也別慌。

作為精神食糧的它們,會經過日積月累而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它們就像你吃下去的食物一樣,終究會有一部分成長為你的骨頭和血肉,讓你成就和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讀書主義 更多精彩等著你! 這個讀書方法,可能會顛覆你對讀書以往的認知|開卷 或許讀書已經成為...
    米米粒粒閱讀 34,825評論 9 209
  • 第二章!肖光翔的法力? 人們因為得到超能力在慶祝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似乎并沒有那么開心。究竟是誰呢?那就...
    董卿宇閱讀 94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