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社區好友聊天,她是我眾籌的鐵桿支持者。聊天中向我提了個意見:我的文章寫得太深了,很難讓人有時間和精力去讀,很多內容讀起來還很費勁,不符合傳播的基本原理。我的直覺反應是:這些文章本來就不是寫給大家讀的,第一是為了完成作業,第二是不停的思考促進自己深化對中國式眾籌的理解,還是一個吸的過程。她和我說:你太在意吸了,寫作本來就是一個呼的過程。給我看了黃明雨老師和林明進老師的文章,平鋪的敘事,簡單的筆墨,淡然間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呈現;敘事的同時,畫龍點睛的評道又讓讀者不拘泥于事件,而在恍惚間,如同自己躍然紙上,人在境中。這就是大家的風采。大道至簡,越走心的東西越簡單。我自認自己還不具備大家的功力。很多的時候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為寫文章強攀墻(找度娘)。但我深受觸動的是:文章寫了,如果不具備可讀性,寫有何益;想起今天群里熱議的“原創挑戰”持續問題,為寫而寫有何益?!
當然,挑戰是一種心態,是促進自我不斷思考和學習的有力工具。回首看20多天來的文字,每天兩篇,一篇偏學術,一篇偏應用。在還沒有拿到《中國式眾籌》的書的情況下,盡然已經對這項創新有了較深的理解。乃至前兩天參加活動碰到煌叔時,煌叔說:看我的文章,就知道我對眾籌的理解比叢容(胡子哥,3期班長,推薦我參加課程的師兄)要深。能得煌叔一贊,多幾分自得矣!如此心態下,愈發編織文章理論高度,以致于令讀者目塞了。細思量,挑戰自我,既是加深自我的學習,也是幫助更多想了解眾籌的人通過這些文字釋疑解惑,如果文字另他們惑上加惑,豈不罪過矣。
思緒及此,文風需轉。借用農人的一句話,讓自己更接地氣些。接了地氣,就啥問題都沒啦。各位看官,且容我慢慢調整哈。咱用下半輩子的時間,慢慢籌自己的理想,籌自己的人生,更籌一個良好的心態!與原創群諸君共勉,與支持我學習眾籌的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