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傳統文化之后感

傳說狐貍跑過北極荒原,

誕生了絢麗無比的極光。

傳說斯堪的納維亞,

有遠古的諸神與善良的精靈。

傳說在距離他們千萬里之遠的東方,

關于這個國度的神奇傳說,

關于中國,關于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關于蜀國成都的青山書院,

開啟了我關于傳統文化的一扇門......

? 2017年一直都想參加的公益課程學習終于在年終排除萬般雜碎事情如愿參加。這是一堂我從未接觸過的主題課程,從踏進書院大門那一刻起,感受就已不同。義工老師細致入微的幫忙協助,拎箱子、帶領報到、引到宿舍等等無一落下。院內素雅別致,恰到好處入上一束當季的山花,不嬌不艷,不卑不亢,別有用心卻沒絲毫刻意。幾處小斑竹在這寒冬更顯優雅了,瘦高的竹桿和半青黃的小竹葉,更似書院院長的兩袖清風,清高又易近,不偏不倚,徑直向天。偶有三兩聲犬吠憑添幾分生動。還有一只胖胖的黑白參半的兔子,沉浸在她的世界咀嚼著青草......院內面積不大,轉身其中卻心擁世界的感覺。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自由、自在。接下來我想以我拙劣的文字從書院教學與生活兩方面聊表感意。

教學的安排上,我已經完全記不得自己是怎么被帶入課堂的了。只知道做了一個連根養根的環節后,很自然的進入了關于孝的主題。院長幽默風趣又智慧,偶爾一句話總能讓全場喜笑顏開,操著一口標準的川普偶爾蹦出兩個久違的鄉詞還倍感親切(慶幸自己是四川人,能懂川普)。每天張老師帶領我們誦讀選自四書五經等經史子集中的經典段落,反復幾遍后,天地人世間的道道躍然紙上,喟嘆萬分。幾千年前的圣賢怎么那么“執牛耳”,天文地理宇宙神明無所不通,甩后來人無數條街,誰說長江后浪推前浪?!要是先賢知道我們如此沒有領會他們的智慧,估計得滄然而涕下終日以淚洗面恨鐵不成鋼。老師除了傳授先賢的精神瑰寶外,還結合現代西方科學實驗、視頻、電影等教學手段讓我受到非常重要的意識轉變:(1)學習的緊迫性,(2)踐行。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而不是享受人生。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但學文,不力行。長浮華,成何人。”學習不用盡長浮華,時機成熟時還拿出來秀一下甚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苛責別人,語言擠兌別人,成何人也?

? 對經史子集的誦讀甚是美好,老師循序漸進,把儒釋道西4種文化融匯貫通,讓我們明白圣賢的道都是殊途同歸的。采用事情發展的自然順序安排詩經中的美句給我們唱,我都能哼唱好多首了。看到書院9個4、5歲的孩子一口氣背完《大學》,他們一張口的瞬間我已禁不住淚眼婆娑,甘拜下風,自慚形穢。這就是祖國的未來。對于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來講,工作八年有余,塵世的幾番風雨苦澀略有所嘗,幾多歡樂也有依戀,而這樣的書院學習像一股清流在心間淌過,這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是一種“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的認知升級,直擊人心,反求諸已;是一種為塵勞關鎖的心找到一片靜謐的空間體驗。

? 講到踐行,我首先踐行了“孝”,學習后立馬給媽媽打電話請她原諒我以前的不孝,偶有的惡語相向,總讓他為我操心牽掛。我在心里立志:在近期給媽媽洗腳,捶背,以后在精神上多關切母親。

? 回到公司后,我和領導同事們的溝通方式變得溫柔了許多,從不強加自己的觀點,不卑不亢的表達自己,聆聽別人。隨時警覺自己的言行。

? 書院的生活更是比在家里還要貼心萬倍,臨近中午有加餐,下午有水果,每每吃進口里,心里不免生起愧意:我是何德何能可以享受這樣的厚待,張院長又是有多大的胸量與心懷,將我們每個人視著他的家人一樣對待,苦口婆心,耳提面命。連我們用的餐巾紙都是無屑防過敏的,細節處特別干凈衛生。義工老師每早5:00起床為我們做早餐,晚上等著我們下課后為我們盛熱水用于洗臉洗腳,默默付出,任勞任怨,孜孜不倦。

? 末了,結業時院長換上了他(我認為)最美麗的一套衣服,大地色,柔和深蘊,巍然獨立,我猜是學習安排需要的。為我們每個人發放書籍和徽章,留下一句:‘醒了沒’一直在耳邊回響,在心中縈繞,雖已結業數日,卻繞梁不絕。

張院長是一位溫柔的老師、智慧的先生、最樸實的耕夫、最帥的布道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