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概是入冬以來比較冷的一天了,盡管寒氣逼人,內(nèi)心卻熱氣沸騰,因為對于學習欲望比較強的人來說,沒有比獲得新知更讓人心動了。今天,在新區(qū)中心校陳校長的帶領下,新區(qū)5個學校的教育人一行,奔赴鶴壁,參加《精兵到干將》的培訓學習。這樣的培訓,我是第一次參加,因此,收獲和感想都很特別。朋友看到我書上密密麻麻的筆記,開玩笑說我學習力可謂無窮大,我微笑表示認可。的確,今天的學習猶如一次特殊的心路之旅,別有一番意義——告訴我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么,應該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首先,做好角色演繹。
無論我們做什么職業(yè),都要做好角色定位,然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老師,就要精通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要求,明白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將就自己,一定要熟知自己任教的學科知識,這樣才能運用自如,從而做一名學生愛戴的魅力老師;做管理者,要做好引領者和凝聚者的角色,要具有較強的領導力,吸引同事樂于跟你一起干事業(yè),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讓大家有明確和統(tǒng)一的目標、思想和干勁兒,要具有培育能力,讓自己的下屬變成精兵強將,還要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下屬和自己的共同成長。今天的主講老師何興勝老師說“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是的,無論是誰,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只能原地踏步,按部就班,就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在不知不覺中衰弱消亡。有了問題,就要致力于學習,敢于嘗試、堅持,盡管嘗試的歷程中會有失敗,但是只要一次次積累經(jīng)驗教訓,最后會有更大的收獲!當然,生活中的其他角色也是如此,我們都要審視清楚,做出正確的抉擇,然后做到更好的角色演繹。
第二、擁有更好的溝通能力。
溝通無處不在,有人說溝通的品質決定生命的品質,因此,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知道“忠言逆耳”,但是實際生活中,有多少因為忠誠的勸戒,而導致反目成仇,互不來往?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忠言順耳”,不是更好嗎?但是,如何做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學習一些溝通的技巧。作為一名教師,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更需要掌握此項技能。今天,何興勝老師分享了三大溝通思維:策劃思維、換位思維、選擇思維,我覺得對于我這樣一個天生不會講話的人來說,十分受用。什么是策劃思維?就是針對我們的溝通對象,怎樣講話才能讓對方聽得舒服,領會到位,又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能貿(mào)然行動。何興勝老師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例子,這個版本的故事是我第一次聽到,也讓我對溝通的策劃思維更加清晰。換位思維比較簡單,無論我們的角色是什么,只要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做溝通,往往會非常順暢無阻。選擇思維,則要求我們講話時,學會篩選信息,理解對方意圖,才能更好理解對方的意愿,不至于最后導致溝通無效的結果。總而言之,要想擁有更好的溝通效果,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步驟:事前準備、確認需求、闡述觀點、處理異議、達成協(xié)議、共同實施。
第三、強化執(zhí)行力。
事實勝于雄辯,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落地,需要執(zhí)行到位。首先,要建立執(zhí)行力思維:不找任何借口,用結果說話,沒有“應該”,只有“必須”,細節(jié)要到位、問題解決要徹底,擺脫“拖延癥”,立即行動。我覺得自己這方面做到不很好,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能以全力以赴,有點得過且過的僥幸,還經(jīng)常會到最后的期限,草草了事,也許,執(zhí)行力再到位一點,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當然,提高執(zhí)行力,還要鏟除三大癥結:找借口、不配合、推責任。還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苦勞不是功勞,有效果才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今天的收獲不是以上寥寥數(shù)語就可以表達的,很多新認知已經(jīng)變成思維的一部分,經(jīng)過大腦的梳理、整合和后期的實踐運用,我們終究會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