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別人搶東西,哭著跑來告狀,你如何處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下課后,娃和好朋友小D在感統大教室玩過家家,小D在階梯凳后面發現了7個小沙包,驚喜大喊說發現了“糧食”,娃也想要,問題沙包的數量是單數沒法平分,兩個人一個搶一個追,追回來娃趁小D不注意又搶,像貓抓老鼠一樣打打鬧鬧。

我在一旁看看心里考量,跟小D媽媽聊天。(教室里沒什么危險,小孩子在打鬧中互相觸碰底線,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求助無須介入)。

一會兒,娃哭著跑來找我。

娃:媽媽,小D打我!

我:怎么了? 手有點疼是嗎?

(把娃拉到身邊,其實只是搶東西拉扯到了,檢查了沒受傷)

娃:媽媽,他不給我玩。

小D:是她先搶我的!

娃:哼,誰叫你那么小氣,不跟你玩了

(娃想玩小D不給,幾次搶不到又急又氣,小D感覺自己被搶又被告狀也很氣憤。)

小D媽媽趕緊把沙包拿過來:來,大大給你三個。

小D喊:是我先拿到的!

小D媽媽:你都已經有四個了,給妹妹一起玩嘛!

小D跑開:哼,壞媽媽!

(自己捍衛了半天的戰利品,媽媽沒有問一聲就拿去分了,小D生氣委屈,一下子爆發了)

我拉著娃到小D跟前。

我:大大,你很想讓小D分給你一起玩是嗎?

娃:是!

我:但這是小D先拿到的,你想要先要問他同意。

娃:又不是他的!

小D大聲回:是我先發現的!

我:是的大大,是小D在那邊的階梯后面先發現的,剛才我都看見了。

娃:哼,壞媽媽!

(小D聽了我的話,得到對方媽媽的認同,他情緒和緊繃的表情都緩和了下來,娃雖然有點不高興,但她知道我是對的,嘴上說壞媽媽但是身體上看起來生氣的程度不大)

我:小D,大大也很想跟你一起玩,如果她問你的話,你會同意嗎?

小D:我是想先把“糧食”運到這里,然后……然后……再一起分。

(小D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原來并不是不愿意分,而是想按照自己的游戲規則,先進行前面幾個步驟然后再分享,看到大家耐心等他說完,情緒也平靜了下來。)

我:哦,原來是這樣,那你可以告訴大大呀。

小D:我告訴她了,可是她沒聽見。

我:沒聽見就跟沒告訴一樣哦,那你們下次能好好商量,一起合作嗎?

兩個孩子同時點頭:能!

(情緒平穩,提出解決方案)

我:好了,沙包是小D先找到的,但它是老師的對吧,現在很晚了游戲結束,你們都能一起把沙包送回家嗎?

兩個孩子歡快地一起將沙包送回到教具架上。

(再次提起物權,并且給孩子制造共同的任務和好)

這時候教室里來了別的孩子,想動他們之前布置好的“小房子”,兩個孩子立即跑過去同仇敵愾:不行,這是我們的……

又和好如初啦,我和小D媽媽相視一笑!


總結:

孩子和別人搶東西,哭著來告狀,如何處理?

1、先定是否要切入:孩子間有矛盾,如果不違背三個原則就先不急自處理: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破壞環境,因為這是一個學習人際關系的絕佳機會。

2、判斷是誰的責任:不切合實際的切入,會讓其中一方受委曲,另一方會錯認為幫親不幫理。怎么判定是誰的責任?就像法院一樣,要依法,在因為物品的事情而發起的矛盾,依就是物權,即誰的東西由誰作主。

3、以共情為基礎:先做心情,再做事情,不偏袒,公平公正的處事,才能讓孩子打心里信服:媽媽會維護做得對的一方,而想要媽媽維護我,自己要做得對!

4、引導思考調解:凡事必有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兩人都可以玩?不是一味得強調對與錯,按規則辦事,而是多引導孩子關注,對方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如何做可以做到三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